Analyzing Anne in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eud's Personality Theory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iao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1847-1942)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在世界文坛占据一席之地。她因《绿山墙的安妮》而一举成名。《绿山墙的安妮》描述了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玛瑞拉兄妹,本想在孤儿院里领养一个男孩,却阴差阳错地接来一个满脸雀斑又沉湎于幻想的红发女孩安妮。小说塑造了一个乐观面对生活,积极改变命运,心态向上,充满爱心,性格阳光的小女孩。   蒙哥马利塑造了安妮从孤儿到成熟女性转变的心理历程。本文拟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绿山墙的安妮》中的主要人物安妮的心灵历程进行论述分析,为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法世界闻名,同时也是一种探索人类内心的工具。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三个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包含所有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极力满足人的内在欲望和冲动。超我是人格中的理想化、道德化的部分,奉行“理想原则”,追求完美状态。自我总是理性面对现实,奉行“现实原则”。   这篇论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视角解读《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的心灵历程。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主要分析安妮的本我,从安妮归属感出发,分析安妮对个体和家的追求。作为孤女,安妮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歧视,安妮的本我即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极力满足人的内在欲望和冲动。   第二章为安妮的自我,安妮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安妮遇到想象与现实的的冲突,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冲突。   第三章为安妮的超我,即安妮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超我是本我的升华和完美。最后为结论部分是对整个论文的简要归纳。即安妮的心灵历程在《绿山墙的安妮》中的体现。女主人公安妮经历了一个从本我到自我实现的蜕变过程。通过对主人公的分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有利于对作品的研究添砖加瓦,同时为其它学者更深入的分析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其他文献
词汇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已广为认可。而且,词汇习得的问题在二语教学和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学习者和研究者发现词汇附带习得是一种有效的词汇习得方式。词汇附带
学位
约翰·福尔斯是蜚声世界文坛的二十世纪英国作家。《收藏家》、《魔法师》和《法国中尉的女人》是其代表作。他的作品是哲学与文学的完美融合,是传统与实验的相互借鉴。哲学的
本文选济慈与王尔德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的作品都体现了唯美主义。   济慈是19世纪初英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纯美诗人,他热爱美,歌唱美,他的诗歌追求“美
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英语专业教育开始走上正轨。目前已出台三份国家大纲,促进了英语专业教育的发展。同时,很多学者对英语教育规划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与实施现状,包括综述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作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涵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要求。我们国家在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凝聚
学位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多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式英语和中国英语,并得出结论说中国英语是可被接受的而中国式英语则应当被摒弃。本文研究了中国式英语向中国英语的转化和转化条件。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