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出土文书疑难词语考释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kkkkk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唐长孺先生主编的图録本《吐鲁番出土文书》四册(文物出版社1996年版)和陈国灿、刘永增先生主、编的图録本《日本宁乐美衍馆藏吐鲁番文书》(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沙知、吴芳思先生编着的《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世纪出版集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所刊载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原卷囤片为依据,旘读和诠释有关疑难词语。这些词语或未被《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以及其他工具书收録;或虽然收録,但漏释有关义项;或对其诠释有误;或虽有诠释但无语例;或虽有释义,但是几说并存、缺乏判断取舍。这些词语中有一些还是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公案。本文对这些词语的训释力求考恙翔寅,证据充分;封其词义进行探源溯流,求其汇通;封前贤时彦在一些词语的训释佃案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议和判断。同时,从词汇史角度对一些词义的演变(包括常用词、术语词)、新的构词法以及词汇系统的变化(包括词汇语法化、词汇变音化)进行分析。同时,尽量将词汇意义的变化置於当时广大阔的人文、历史、地理背景之中,寻求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诸方面探求词义变化的原因和轨迹。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来重新界定徐志摩的思想本质。以往的论者都认为徐志摩的思想主线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我认为这是对徐志摩的一种误读。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两
文章以老舍小说的改造国民性为最终指向,以他作品中性际关系为切入点,通过中国封建父权制下极不平衡性际关系与国民品格之间关系梳理,和作者笔下的性际关系与国民性之间关系的分
先秦时期是汉语形成和发展的源头,在汉语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双音词在这一时期的大量涌现奠定了以双音词为主要词汇单位的汉语面貌的基础。对先秦时期双音词的考察
本文从写作学的角度切入对两马文本的研究,侧重于话语动机、话语主题和话语策略三个方面的考察,并以写作四体论的研究方法贯穿始终。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之下,马克思和路德有着跨越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学者、散文家、诗人、词人。他的诗、词、文,在他那个时代都应该名列大家,在学术批评上,亦有所建树,是宋元之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人之一。据吴企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