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是一切物质生产的首要条件。而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同时由于自然灾害、生态退耕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再者,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增加,粮食供需间的尖锐矛盾,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因此,要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走注重内涵挖潜、集约利用的道路,才能有效解决我国人地矛盾和粮食安全问题。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对合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以及提高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背景和意义,在充分理解耕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建立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环洞庭湖区2000-2008年环洞庭湖区耕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以及对制约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环洞庭湖区耕地集约高效利用的具体对策。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投入量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各投入指标的合理值,再对投入指标的原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其它数据通过极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再应用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权重。
(2)环洞庭湖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动态变化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环洞庭湖区耕地集约利用处在比较集约的状态,在时间上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说明这九年间环洞庭湖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不稳定的,分为以下两个阶段:①2000-2003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出现波动:2000-2001年小幅上升,2001-2003年出现短暂下降;②2004-2008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幅度上升;在空间上环洞庭湖区三个城市在评价期内耕地利用水平略有起伏,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岳阳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但耕地持续利用呈下降趋势;常德市次之,并且常德市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有超过岳阳市的趋势;益阳市最低。
(3)环洞庭湖区耕地集约利用障碍因素分析。制约环洞庭湖区耕地集约利用主要障碍因子有:人均耕地、劳力投入、稳产指数,且人均耕地和劳动力投入的障碍度有上升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