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宋元以来的严州城(今浙江省建德市梅城镇)为研究个案,运用城市历史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较为彻底的相关文献追溯和较为细致的图上复原,力图展现宋元以来严州城的平面格局及基层管理组织空间分布的全貌及变迁过程。本文主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城市内部物理空间形态的格局与变化,下篇为城市内部行政组织的空间形态及其演变,各篇主要内容分述如下。上篇是对严州城市物理空间的历史形态展开复原与考察。主要包括三章:第一章对严州的建置沿革进行简单梳理;第二章确定本文研究区域为严州罗城以内,同时涉及部分城外内容,阐明唐代睦州移治建德县城的主要原因,并考定唐宋以来严州城墙有三次较大的改筑;第三章主要依据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将城市平面格局分为城墙、水系、街道、建筑等诸要素,通过复原地图以及历代相关史料,详细比较长时段下各个城市形态要素的变化情况,包括通过纵向的时间变化对比,明确该城许多要素的“固着性”特点,以及同时期各要素进行横向对比,考察其分布规律。下篇是对严州城内部的行政空间进行复原与考察。本篇根据史料记载详于今而略于古的特点,主要采用传统历史地理学的回溯考证与城市历史形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今及古地追溯自清至宋严州城内基层行政组织的空间形态及其演变历程。其中,第一章研究清代严州府城内的“庄”这一基层行政组织;第二章借助第一章取得的清晰复原方案,进一步上溯明代城内基层管理组织——“坊”与“图”;第三章则在明代“坊”的复原成果基础上,深入分析、运用《淳熙严州图经》卷首所载城市舆图,初步获得了宋末严州城内基层管理组织为“(买犊)乡—(左、右)厢—井”的基本架构。本文研究认为:从严州一城来看,学界一般认为的“唐宋变革期”封闭坊制遭到破坏,坊失去了划定封闭区域功能的观点,并不具普适性,源于南宋或更早时期的城内“坊”,虽然到明代中后期其基层管理职能已经退化,不过作为一种指示城市内部空间区分的“形态框架”或者说是空间观念则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