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典型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及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建设的启示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yf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性的分工、合作、竞争等关系的日益强化,城市群作为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已经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的基本单元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是影响城市群发展走向,内部运作,以及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寻求最佳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探索城市群内部区域间建立协调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国理论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2014年我国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明确指出城市群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通过发展新型城镇化,实现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发展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走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路径。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城市群,但其协调发展情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如何在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下,系统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是值得研究的。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起步早,世界五大城市群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其在内部的协调发展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群普遍刚刚兴起,大部分仍处在起步期或快速发展期,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群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很多教训值得去引以为戒。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城市群协调机制框架,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选取了典型的城市群代表进行研究,综合其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最后对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系统性建议。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典型城市群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在动力、运行、保障三个机制层面上,均建立的比较完善,而且各层面机制的内容丰富,能够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而发展中国家城市群发展中体现出动力机制单一,运行机制只关注短期效益、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据此,本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从三个层面提出具体指导建议,分别是:动力机制层面,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为指导,在协调城乡发展的前提下,全面挖掘多种动力;运行机制层面,强化政府的协调能力的同时加入非政府协调和产业协调;最后通过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平稳顺利运行。
其他文献
本文在文献评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实证模型,从理论分析结果中引伸出实证含义,再利用1999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的平行面板数据分析了会计质量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结合统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涌现出来的集群并不完全是通过外部资源的流入形成的嵌入型集群,同时,受到历史因素与本土环境的影响,也不能完全归结于类似浙江地区内生型集群类
学位
本文通过本地生产总值与就业这两个角度来分析澳门产业结构,发现澳门产业结构呈现出博彩业一业独大的特征。然后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运用数据包络法对赌权开放以来,即2002-20
学位
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伙伴,将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然而,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发展还
现代公司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已成为公司治理重点的研究内容。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