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主要着眼于他诗歌风格的锐利的锋芒,这一称号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认可,新旧唐书都采用了“诗豪”的称谓,后世的文论家对此多加引用。刘克庄的《后村诗话》没有引用“诗豪”这个称谓,但却是第一次对刘禹锡的诗歌评价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引入了“雄浑老苍沉着痛快”来对刘禹锡的诗歌进行美学阐释。“老苍”的确也是刘禹锡诗中具有的情感特质,其主导倾向表现为历尽磨难,百折不回的坚韧与顽强;这种情感特质,也是形成他独特诗风的最重要的基础。刘禹锡的个人经历异常的复杂,他的人生坎坷传奇,仕途遭遇重大打击,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贬谪当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他非但没有屈服退让,反而最终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同时在人生的晚年获得了政治上的认可。这些人生业绩的取得,都要归结于他强大的精神力量,特别是他坚韧顽强、不折不挠的性格特征。刘禹锡交友广泛,交友的过程也使他得以真切地目睹社会的人生百态和获得真挚的友谊。正是因为这样,他在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建立了其常人所不具备的心理优势,为他战胜磨难助力。“雄浑”的品质不是一味的刚强不屈,一味地“健”,它不蛮横,不粗疏,不嚣张,而是同时还清新,还秀逸,还具有优美的情致,还包含着柔与韧的成分,是一种综合了多种审美情调、又不失鲜明特色的壮美,是大诗人才具有的丰富、成熟而独特的强烈美感。刘禹锡的诗是就是二者兼备的,刚柔相济,清丽宏壮,美感回味无穷。壮美在中国的文学评论中,外延很大,类似于雄浑豪放刚健清雄慷慨豪迈都可以归为壮美的范畴,而优美则自然就是高雅舒缓柔弱轻巧清新的诗歌体悟,刘禹锡的诗歌中兼具壮美与优美。刘禹锡诗歌达到这样造诣,才最终保证了他的诗歌创造总体的高水准。“沉著痛快”是一个有机组合,主要是突出痛快,但必沉着而后痛快,要失去了沉着,也就没有或者不能痛快了。刘禹锡诗歌“沉着痛快”,则是指他独特的诗歌语言所具有的特殊的感人力量。“沉著痛快”在刘禹锡诗作中,是由多重对比关系造成的;其实质就是:诗人通过这样的方式,终于把内心不易表达的话尽情地说出来,特别是把别人不敢说的话说出来。他的诗歌表达有时含蓄,但更多的率直他的含蓄使他的率直锋芒毕露,它还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自己深沉的感慨,在元和诗坛尚怪的反向美学观的影响下,虽然他保持独立的个性,但是他的诗歌中还是现出了反向对比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