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期的四川城池是现代四川及重庆地区城市的历史来源,它们构成了现代四川和重庆地区城市的雏形。时至今日,仍然不甚清晰的是这种历史雏形,在当时呈现何种分布状态?明清时期四川地区大概一百五十至两百个左右的带有城墙的城池,它们在空间分布上是否具有一定规律?这种分布与地理要素之间有何关系?本文试图建立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城池分布研究的新方法。而这种方法的运用,其基础就是明清时期历史城池空间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构建。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开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建立基于明清时期四川地区城池数据的空间图形数据和相对应的属性数据,以及研究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与数据挖掘方法,进一步从多角度揭示明清时期四川城池空间分布演变规律。②从宏观层面研究明清时期四川城池空间分布情况,并对流域,交通因素在城池分布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充分考察。③将明清时期的四川地区城池分布情况和当前以及规划城镇体系进行对比,发现其可能的历史传承性,为今后的规划编制提供参考。本文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①由明到清,成都和重庆始终是四川地区的最重要的两个府州,拥有最多的辖区城池数量。但是成都府的城池密度在整个明清时期一直很高,清朝时,成为了整个四川地区城池密度最高的府州。而整个四川地区城池重心分布由明到清,呈现向东北偏移的现象。②由明到清、四川地区城池发展始终和河流保持高度密切的关系,而城池发展和道路的紧密程度呈加强的趋势。同时越是等级高的城池其选址越是综合考虑了和河流以及道路之间的关系。③将明清时期的城池分布和现状以及规划期末的城镇体系相比,不管是明清城池还是现代城市,从其和主要流域的关系都可以看出,河流始终是四川地区城市所依赖的重要地理要素。特别是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四川省的城镇体系规划当中,规划期末的城镇体系和现状相比,更多沿主要流域的城市被定位为了较高等级地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