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又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我国在大力的推出“走出去”战略,在中国有更多的企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我国的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借鉴、学习到东道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通过各种渠道将这些技术和经验带回本国,让这些技术和经验不仅可以提高本企业甚至本行业或国家的生产率。但是在传递的过程中,本国对于这些技术和经验的吸收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金融发展水平就是属于该影响因素。一个地区的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影响这个区域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和便利性,来影响处于该市场的企业的融资行为,进而对他们吸收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产生影响。但是国内学者并未得到关于金融发展水平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关系的确切结论,因此研究这两者的关系是有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向对有关于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梳理,并介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溢出机制,以及金融发展是如何影响该溢出机制。其次从投资规模、投资区位和行业分布等多个方面阐述中国对外资直接投资的现状,以及从中国整体和区域差异两方面分析目前的金融发展现状,并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计算出中国各省市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利用2003-2016年中国29各省市的年度相关数据,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对该效应的影响。在进行实证分析这部分,首先通过计算求得我国各省市历年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研发和进口等途径获得的资本,再利用国际R&D溢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最后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间点为间隔,分析在这不同的时期对外直接投资所具有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具有差异性。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整体层面上,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是存在的,且是显著的正向效应;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从东道国学习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而通过各种溢出渠道把这些技术和经验带回本国,进而将这种溢出传递到在整个行业或国家,从而提高本行业或者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其次是在中国处于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这种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虽然存在但具有差异性。由于各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给企业带来的融资支持的不同,导致了技术溢出和技术传递的程度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区域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也不同。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为了更充分的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从本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在政府层面上,政府应该采取支持性的政策和提供更多的资源,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企业层面上,企业应该从扩大对发达区域的投资规模和投资的领域两方面入手,以及更多地考虑到高科技产业进行投资。其次考虑到由于金融发展的不同所带来的金融资源以及融资便利性的不同,政府应该针对各区域的金融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具有差异性的金融改革措施,在扩大金融资源总量的同时,提高金融系统的运作效率,使各区域综合协调发展,以便尽可能获取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