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大量原始档案资料及当事人的回忆,以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改革为背景,按照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局部的思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瑞金沙洲坝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详细考证和梳理。通过对这一典型个案的分析,旨在弄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前基层社会的状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基层的推进过程、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这场改革的理解和感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一些后果等问题,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全文共分七部分:
第一章:简要阐述了论文选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村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研究内容的依据和目的,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村级研究现状、制度绩效研究情况等做了简单回顾,然后对为何选择沙洲坝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了解释,并对论文的资料来源进行了说明,最后对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做了介绍。
第二章:回顾了沙洲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时代背景。面对集体化道路导致的农村经济的困难,安徽率先突破“左”倾错误的影响,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随之引发了各种争议,在不断进行的争论中,中央对农村改革的态度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由最初存在分歧发展到最终定调。这些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洲坝得以实施的外部因素。
第三章:回顾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沙洲坝的经济社会状况,并从耕作制度、经营方式、分配体制、农户行为等方面,逐一分析了人民公社的体制弊端在沙洲坝的各种表现,论证了沙洲坝农业经营体制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洲坝的政策确立过程和实施办法;深刻剖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时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以及社员群众的心理和态度。
第五章:从劳动积极性、家庭副业、村办企业等方面,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沙洲坝发生的可喜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公社时期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对比。
第六章: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沙洲坝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从土地产权、土地细碎化以及公共管理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本文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尤其是在沙洲坝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的分析,论证了以下观点:制定农业和农村政策必须充分尊重农民,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制定农业和农村政策必须正确认识农业生产的家庭经营模式;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干部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外,本文除了论证这些观点外,还重在强调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农地制度的变革,既要强调贯彻性,也要注意策略性;既要考虑全国的整体情况,也要关注不同地域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