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就是通过构建出科学的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模拟进程“时空”演变,探究影响进程各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地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动态监测,为政府部门实施政策调控提供操作依据。 本文首先深刻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并就国内外不同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以及中国传统农业与发达国家技术、资金集约型农业进行了比较。认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实质就是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与资源环境良化的过程;形式上表现为农业工业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可持续化。 在借鉴国内外农村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进程测度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即测度眼界需调整并进一步拓宽;指标体系通用性和地域性难以协调;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观性较强,评判标准和模型缺乏动态性;研究技术手段滞后,精确性和时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 针对上述不足,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了优化:灰色关联分析结合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同步筛选指标项,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并参考主成分分析结果对指标项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预测计算各指标项(综合)发展水平得分(预测)值,并通过以此数据建立逻辑斯谛(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和基尼系数模型,再对模型进行数学特征分析,来求解地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时空序列”演变特征。此外还运用了R型聚类来测度进程的“时空序列”演变特征。R型聚类的结果同时验证了指标体系、模型构建的合理性。 研究以湖南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县浏阳市作为具体案例,得到其农业现代化进程“时间序列”上的演变特征为:①总体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增幅较大;②进程及发展速度阶段性差异显著;③各主体指标项间发展不平衡。“空间序列”上的演变特征为:①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农民生活水平得分值及其发展速度呈西高东低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并且这种分布格局还叠加以和以城市为中心点、发展水平与距城市距离成负相关的交互作用;随时间推移,区域分异愈显著;②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空间序列”演变呈现与前述两主体指标刚好相反的特征;③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序列”演变特征和前述两主体指标变化基本一致。 量化分析各指标项间的相互关系,认为浏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时空序列”演变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①各年投入增加,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外部环境变化剧烈、产业自我调节能力弱;③指标项间联动作用滞后及各自属性不一;④自然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经济区位优劣的强烈区域分异。 研究结论提出,要加快浏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制定科学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确立“科技兴农”战略方针;②大幅度增加农业投资,尤其是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③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调整农业功能分区,并做好农产品品牌文章;④实现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和加快小城镇建设;⑤转换政府职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农业现代化进程测度技术尚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测度过程涉及的数据量大,需要进行单调、重复、复杂的数学运算。由于数据和资料原因,本研究在指标体系、“时空序列”模型构建的技术手段上,还有许多地方考虑不够,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