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进程。小学学业测评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测验形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过于强调最终的成绩分数,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基于此,山东省教育厅推出重点科研项目“基于网络的小学学习智能化诊断与提升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目的就在于设计实现一个集学业测试、个性化诊断和能力提升于一体的测评系统,并首先以语文和数学学科作为试点。本文作为该项目的一个分支,针对小学数学学科,采用自适应测试的思路对学业测试模块的实现进行相关探索研究。目前普遍实施的测试都主要以经典测量理论为基础,通过纸笔的方式对所有的被试实施相同的题目,其中以中等难度的题目居多,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这种测试对于较高水平和较低水平的被试缺乏一定的区分度,不能准确测出他们的能力水平。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简称CAT)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测试的过程中根据被试的表现动态抽取不同的题目,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被试的学业掌握情况,实现了“因人施测”。目前CAT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TOEFL和GRE都采用CAT方式实施考试,在国内才CAT还基本处于实验阶段,应用规模较小,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在介绍CAT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CAT的理论基础——项目反应理论,重点分析了CAT实现的原理和流程,主要包括项目反应模型的选择、参数估计、目标题库建设、题目选择策略和测试终止条件等环节。其中参数估计是重点也是难点,本文主要采用了极大似然估计法实现被试能力的估计,相关的方法实现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与学科教学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深入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分析并整理相应的数学知识体系,同时收集了关于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22道题目作为实验题库。在所有前期工作完成之后,开始进行相关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采用ASP.NET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完成了系统原型的设计并初步实现了自适应测试功能。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