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河北省2012年至2020年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运用多种公平性指标综合评价其配置的公平性、合理性,基于空间流行病学理论,综合地理因素和人口因素来评价居民就医的可及性,找出以往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数学模型预测卫生资源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家及我省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找出相关时间节点上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性提供实际理论数据的支撑,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河北省医疗卫生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法:本研究对2012-2020年来河北省各项卫生资源配置进行现状评价及预测分析(官方暂未公布2021年卫生统计数据以及相关人口数据)。数据来源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资源统计信息网络报告系统,通过整理2012-2020年各年卫生统计年报,描述河北省整体和各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并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1.资源配置公平性:采用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和泰尔指数(Theil index)等指标综合评价河北省各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床位数等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动态趋势,同时基于空间流行病学理念,运用卫生资源集聚度(health resource agglomeration degree,HRAD),通过描述分析卫生人员、机构和总人口的地理学分布特征来评价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结合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卫生资源配置情况。2.卫生资源预测:通过Gray Forecast Model(1,1)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河北省卫生资源进行预测,分析到2025年河北省各类卫生资源配置,能否满足十四五卫生规划的预期目标要求,以便及时做好相关资源调配,提高配置合理程度。结果:1.现状分析结果显示:(1)2012年-2020年间,河北省卫生人员总数从46.49万人,增到至67.62万人,增长了45.44%,年均增长率4.79%,2020年,河北省执业(助理)医师总数240106人,注册护士总数201660人,医护比为0.84,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6.98人、3.22人、2.7人,除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外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2020年,河北省卫生机构数共计86938家,床位数442932张,单位面积卫生机构量总体表现为南部>东部>东北部>中心>环京区域,千人床位数分布总体表现为东北>南部>环京>中心>东部区域。2.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1)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上,按照人口维度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0526-0.1503,泰尔指数为0.0022-0.0158,按照地理维度配置泰尔指数为0.1063-0.1243,卫生人力配置公平性排序为注册护士>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不公平性主要是由五大区域间的差异引起,综合各市卫生人力资源集聚度来看,3项人力资源指标均表现为中部、东北区域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优于环京、东部、南部区域。(2)卫生物力资源配置上,按照人口维度配置的基尼系数为0.0499-0.1246,泰尔指数为0.0014-0.0249,按照地理维度配置泰尔指数为0.0920-0.1022,卫生物力配置公平性排序为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机构数,物力资源上的不公平性主要由区域内各市之间的差异引起,综合卫生资源集聚度来看,唐山、张家口市2个指标配置明显优于其他地市。在机构配置上,石家庄、保定、邯郸配置较差,在床位配置上,保定、廊坊、邢台、沧州、衡水较差。3.卫生资源发展预测分析:GM(1,1)灰色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计到2025年,河北省全省总人口数将达到7711.2717万人,全省总床位数预计将达到601222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将达到344911人,注册护士总数将达到307992人,根据“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的政策目标要求,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总体上能够满足既定政策目标要求,但具体到河北省11个地市上,部分地市预计在注册护士人数、床位数上存在较大缺口,按照现阶段的增长趋势无法达到既定政策目标要求。结论:1.河北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显示,资源总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相较全国同期平均水平,河北省床护比、医护比均较低,各区域之间卫生资源按照地理、人口分配的差距较大,各市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一定差距,较发达城市明显优于其他城市。2.卫生资源配置评价结果显示,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总体上公平性较好,卫生资源人口维度公平性较高,地理维度公平性较差,人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主要由区域之间的差异引起,物力资源配置不公平性主要由区域内各市之间的差异引起,整体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表现为过剩和短缺并存。3.卫生资源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省卫生资源发展整体上可以满足十四五卫生规划要求,但是在各市的卫生资源发展程度上,存在部分地市明显无法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