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黄斑部及周边脉络膜厚度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a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黄斑部及周边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及其与对侧眼、正常对照眼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在我院初诊并诊断为单侧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60例(3-15岁),分为弱视眼组及对侧眼组,同时收集健康儿童60例(4-12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深度增强成像技术(depth-enhanced imaging technology-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被用于脉络膜的成像及测量,定义以下九个点: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鼻上0.5/1.5mm(superior nasal 0.5/1.5 mm,NS0.5/1.5)、鼻下0.5/1.5mm(inferior nasal0.5/1.5 mm,NI0.5/1.5)、颞上0.5/1.5mm(superior temporal 0.5/1.5 mm,TS0.5/1.5)及颞下0.5/1.5mm(inferior temporal 0.5/1.5 mm,TI0.5/1.5),同时测量中心凹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比较弱视眼、对侧眼和正常对照眼的CT及CMT差异,记录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球生物学参数等。结果: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眼在SFCT(344.86±71.04u m)、NS0.5(333.55±69.23um)、NI0.5(324.27±65.57um)、TS0.5(336.79±68.48um)、TI0.5(338.99±69.80um)、NS1.5(297.87±62.33um)、NI1.5(280.20±59.68um)及TS1.5(331.63±63.94um)处较对侧眼及对照眼厚(p<0.05);弱视眼CT在TI1.5(327.21±76.58um)处仅较对照眼厚(p=0.004);且弱视眼CMT(218.522±22.73um)较对侧眼及对照眼也较厚(p<0.05);而对侧眼与对照眼之间在CT及CMT均没有显著差别(p>0.05)。三组之间年龄、性别、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axial length,AL)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受试者SFCT与AL存在显著负相关(r=-0.434,p=0.000;皮尔逊相关系数),在弱视眼组、对侧眼组及对照眼组中均分别存在显著负相关(r1=-0.380,p1=0.003;r2=-0.470,p=0.000;r3=-0.480,p=0.000;皮尔逊相关系数)。结论:散光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CT及CMT较对侧眼及正常眼较厚,且不同区域差异不同。有研究表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脉络膜厚度较对侧眼及正常眼较厚,这种差异解释为可能是眼轴或者弱视潜在机制引起。但散光为纯屈光性,与眼轴没有明显相关性,由此推测脉络膜变化可能与弱视的潜在发病机制相关,但还需更深入的弱视发病机制相关研究来证明。
其他文献
背景:脓毒症是机体对严重感染的一种宿主反应,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应用吸附材料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可以通过清除循环中的内毒素和细胞因子改善患者预后,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救治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时,应用oXiris滤器的CRRT是否能控制炎
目的:将阿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与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为wAMD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视力预后。方法:将纳入研究的50例新诊断wAMD患者随机分组:阿柏西普组(n=25)和康柏西普组(n=25)。分别于第0周、第4周、第8周、第8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阿柏西普/康柏西普)0.05ml。分别于第0周、第4周、第8周和第12
目的:为确定遗传性易栓症孕妇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与未使用低分子肝素相比是否可以改善妊娠结局。方法:通过meta分析验证遗传性易栓症孕妇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在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CNKI中进行文献检索。结局指标包括活产率,流产率,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胎盘早剥发生率等。由两人分别进行纳入文章筛选及数据提取,若出现争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起至2018年1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收治并行食管癌根治术的297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42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63.47±7.99)岁。对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
【目的】建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寰枢椎复位的几何模型,并根据此几何模型在术前预估不同病例的枢椎理论复位距离及理论复位角度,指导术中量化复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5例颅底凹陷合并寰枢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建立几何模型并测算相关数据,并在术中根据计算所得理论复位距离选择相应高度的椎间融合器(cage)置入C1-2小关节间,进行量化复位。术后对比理论和实际
背景: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分别位居第五和第四。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术前血清尿酸与淋巴细胞比值(Uric acid to lymphocyte ratio,ULR)在行D2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我院287例行胃癌D2根治术的AG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根据术前ULR水平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前合并无症状白细胞尿(ASL)患者与围术期炎性指标的关系,是否会导致术后机体炎症反应加重,延缓患者术后康复,甚至导致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对无症状白细胞尿患者围术期个体化治疗的方案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收集了自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初次于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将尿常规白细胞计数>13为界限,分为无症状白细胞尿组与正常组。收集纳入患者围手术期相
第一部分比较卫星征和岛征预测血肿扩大和不良预后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卫星征(Satellite sign,SS)和岛征(Island sign,IS)是良好的预测血肿扩大的平扫CT(Non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NCCT)征象。本部分研究旨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中比较SS和IS在预测血肿扩大和功能预后的预测能力。材料和方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干性胸膜转移(dry pleural dissemination,DPD)的危险因素,筛选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中可能成为危险因素的变量,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且被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伴干性胸膜转移的91例患者为DPD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内行手术治疗且被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无胸膜转移的患者108例为非DPD组。
目的:探讨乌司奴单抗在活性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文题查阅大量文献库,在计算机中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库及Pub Med、EMbase英文库进行检索;检索词包括:“乌司奴单抗”、“活性性炎症性肠病”、“临床疗效”、“安全性”,检索截止时间为2021年3月。对于综述、会议等文献完成手动检索。针对上述检索词,对于符合上述要求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