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比较会阴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Perine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PTPB)与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ransrectal prostate biopsy,TRPB)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评估其诊断价值与安全性,为临床医师找到最适合的穿刺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会阴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Perine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perineal prostate biopsy,PTPB)与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ransrectal prostate biopsy,TRPB)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评估其诊断价值与安全性,为临床医师找到最适合的穿刺途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或超声医学科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Prostate Biopsy,PB)的299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取得穿刺病理结果。其中PTPB 111例,TRPB 18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穿刺病理结果、手术病理结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活检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1.PTPB与TRPB穿刺活检阳性率比较:TRPB组总体阳性率为39.9%(75/188),PTPB组总体阳性率为33.3%(37/111),两组PB总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PSA水平分组后比较两组PB阳性率,结果显示在不同PSA水平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PB组单针阳性率为24.4%(505/2068),PTPB组单针阳性率为21.7%(265/1221),两组PB单针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穿刺位点分组后比较两组PB单针阳性率,结果显示在各个穿刺位点单针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PTPB与TRPB穿刺活检并发症比较:PTP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RPB组(49.5%vs 80.3%,χ2=30.835,P<0.001)。其中感染(37.8%vs 61.2%,χ2=15.236,P<0.001)、血尿(14.4%vs 34.6%,χ2=14.361,P<0.001)、血便(0%vs 24.5%,χ2=32.098,P<0.001),尿潴留(0.9%vs 8.0%,χ2=6.903,P<0.05)的发生率PTPB均显著低于TRP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PTPB与TRPB都是进行前列腺疾病诊断的有效手段,两种穿刺活检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效能的差异上无显著意义。2.在安全性上PTPB表现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RPB。3.PTPB对设备要求简单,无需肠道准备,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适用于无法接受经直肠超声检查的患者。临床医师应根据医院设施、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被检者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穿刺方法。
其他文献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从此,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均在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变革演化。货币形态的选择和金融活动也不例外,以"冲击—回应"模式走了一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路。以今天的认识回溯历史,中西分流在清朝嘉庆时期已经定型。在货币和金融活动方面,与工业革命的时代呼唤相匹配,西方已经进行了本位制和信用货币建设的有效实验,在18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表现及定量分析与肾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原发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均为单侧单发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62例肾癌根据WHO/ISUP分级标准,其中纳入ISUP 1级9例,2级32例,3级16例,4级5例。本研究中低级别组(ISUP 1级和2级)共41
背景隐匿性腹膜转移(Occult peritoneal metastasis,PM)是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一种特殊的转移情况。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转移性GIST的主要方法,但是CT在识别隐匿性PM上漏诊率高,导致了患者治疗的延误甚至采取了不恰当的治疗方式。目的我们旨在分析GIST隐匿性PM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和验证术前预测GIST
目的:探讨POM121L12、APC胚系突变与5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了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就诊我院呼吸科某医疗组且进行基因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临床信息,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筛选肿瘤或血液标本中的POM121L12、APC基因突变。卡方检验分析POM12L12、APC基因状态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合并TP53及NCCN指南推荐
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是中医药的特色,在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应用广泛。但是毒性中药的毒性研究数据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系统阐述毒性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中药配伍、炮制是中医药临床减毒增效的有效手段,准确而系统阐释配伍、炮制原理对中医药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近年来,由于特定的生理学优势,斑马鱼已经逐步成为药物(中药)毒性研究的模型生物,逐步被用于各种有毒物质的筛选和评
目的1、探讨术前常规高频超声检查在完善甲状腺癌分期和预测术后复发风险的应用价值。2、分析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随访结果,探讨甲状腺癌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特殊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因甲状腺癌接受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历分析。为了解手术后是否发生肿瘤持续/复发以及术后并发症和特殊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针对不同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膜瘤患者的MRI常规序列,探讨定量影像组学对于WHOⅠ、Ⅱ级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入院时间从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的237例脑膜瘤手术治疗患者,其中WHOⅠ级143例,WHOⅡ级94例。从T1WI和T2WI中提取放射学特征。使用t检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和组织中hsa_circ_0060967(circ RAE1)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而通过体外干预hsa_circ_0060967的表达,检测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行为的影响,最后研究hsa_circ_0060967、mi R-338-3p和TYRO3之间的相互关系,确认其发挥作用的效应分子,以期为结直肠癌的诊疗提供新的临床诊断指标或
目的:探讨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和微小RNA(micro RNA,mi R)-495-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40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为距离肿瘤组织2cm处组织)标本于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手术切除后采集。用实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与伊布替尼(Ibrutinib)对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细胞株Jeko-1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探讨两药联合是否有协同作用,并对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为MCL,特别是复发难治性的MCL,提供一种潜在可行的新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提高其总体生存期。方法在T25细胞培养瓶中培养Je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