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85年开始,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一直持续下降。教育部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和运动严重不足。根据2003年11月教育部公布的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反映了我国学生体质状况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体能部分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2、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下降;3、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4、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学生体质的下降反映出社会、学校、家庭对体育的轻视,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已经成了割不掉,舍不去的鸡肋。随着人口日趋老龄化,青少年体质的逐年下降,我国将陷入瘫痪状态。此问题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2006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更是将实施素质教育第一次写进法律条文之中。周济部长提出了在学生中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成长理念。但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轮滑运动作为新兴的体育项目不仅能满足人们健身、娱乐的基本要求,它还是一项集健身、竞技、娱乐、趣味、技巧、休闲、惊险于一体且很有发展前景的运动项目。正像美国轮滑协会的约琴瑟·谢维尔松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的那样:“轮滑运动既能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又能帮助老年人恢复他们的青春活力”。为了能让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轮滑健身运动的队伍中,为社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参考依据,为学校开设轮滑课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对哈尔滨市7-15岁(即小学、初中阶段)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60份。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R-型因子分析,确定了哈尔滨市7-15岁学生参加轮滑运动的四大主因子,按影响程度依次为健康因素、休闲因素、交往因素、专业因素。2、通过R-型因子分析,得出参加轮滑运动的哈尔滨市7-15岁学生在性别上,因子结构相似,无统计学意义。在学段上,因子结构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3、哈尔滨市7-15岁学生的轮滑水平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购买轮滑器材的整体消费水平偏低,或然体育参与者占43.7%,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且中等活动强度者居多。4、通过R-型因子分析,确定了哈尔滨市7-15岁学生不参加轮滑运动的四大主因子,按影响程度依次为自我因素、担忧因素、外界因素、经济因素。5、通过R-型因子分析,得出不参加轮滑运动的哈尔滨市7-15岁学生在性别上,因子结构相似,无统计学意义。在学段上,因子结构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6、在小学、初中阶段推广、普及轮滑运动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