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调控是以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系统识别和水文情势预测预报为基础的,观测资料是流域水循环演变规律系统识别的关键依据,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文情势预测预报的精度,然而不幸的是,目前世界上有数量众多的流域缺乏足够的观测资料,缺资料流域水文预报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开展缺资料流域水文模拟预报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5·12特大地震形成的位于涪江支流通口河下游最大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工程除险对来水预报实践需求,以WEP模型为关键支撑,探讨了具有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缺资料流域水文模拟预报中应用的可行性,并根据涪江(绵阳以上)流域的水文气象与下垫面条件构建起了适用于该区域的径流模拟预报平台,并对堰塞湖形成期和动态监测期的入湖流量进行了模拟预报,具体如下:(1)探讨了缺资料流域径流模拟预报的实质,通过分析缺资料流域与数据驱动型模型之间的矛盾,指出利用分布式模型开展PUB研究是可行的;(2)针对涪江(绵阳以上)流域的气象水文和下垫面条件,构建起适用于该区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4个气象站(1个位于研究区域内部,其他3个临近研究区域)1976-198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4个水文站同时段的月径流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枯水季节(11~4月)模拟效果较差,丰水季节(5-10月)模拟效果较好;(3)由于区域内部气象站数量过少,仅用气象站观测资料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工程除险要求,考虑到降雨输入是影响流域产汇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提高模拟预报精度,下载了TRMM 3B42测雨数据,并结合地面气象站降雨观测资料对该测雨数据进行了修正,研究显示:经过改善降雨输入,径流模拟预报精度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