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沿海防护林有很大面积分布在山东省低山丘陵区,《山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山东省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造林区划范围主要涉及到烟台市、威海市、日照市、青岛市、潍坊市,该区域主要包括石灰岩山地和片麻岩山地2种类型,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开展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对于指导造林、提高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并服务于“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山东沿海防护林工程项目‘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17年-2020年)”,在潍坊市、威海市新造低山丘陵区沿海防护林研究与示范林,在前期开展了立地分类的研究工作。选取项目及规划范围内的潍坊市(青州市、临朐县)作为石灰岩山地沿海防护林的典型造林区域(下称石灰岩山地),选取项目及规划范围内的威海市(环翠区、乳山市)作为片麻岩山地沿海防护林的典型造林区域(下称片麻岩山地),开展立地分类工作。 在各地市有关部门帮助下,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共获取2市406块实地调查小班数据,经过筛选,以各造林小班的地形地貌特征、土壤特征和植被特征数据为基础资料,基于主成分分析原理,分别确定了石灰岩山地、片麻岩山地和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并结合《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的立地划分结果,重新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依据立地分类结果,以抽样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各立地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首次引入运筹学的DEA原理作为评价方法,以间接评价法作为主体思想,对石灰岩山地、片麻岩山地和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的立地类型进行评价,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他要素,为低山丘陵沿海防护林项目区不同立地类型选择适宜的造林模型并推荐适宜树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各立地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表明基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信的,同时为下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分析确定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奠定基础。对于石灰岩山地,共选取8项立地因子指标,经过分析,土壤质地与土层厚度、坡度、林下植被高度、植被盖度呈极显著关系,土层厚度与坡度、林下植被高度、植被高度呈极显著关系,而土层厚度与坡位之间呈显著关系,其他因子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对于片麻岩山地,共选取7项立地因子指标,经过分析,土层厚度与坡位、土层厚度与植被高度、坡位与林下植被高度,均呈现极显著关系,坡位与植被盖度则呈显著关系,其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2)立地分类主导因子方面,对于石灰岩山地,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土壤质地>土层厚度>海拔>坡向;对于片麻岩山地,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对于低山丘陵区,主导因子重要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坡向。 (3)依据全国森林立地分类区划原则,结合各区域确定的立地分类主导因子,将石灰岩山地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组、18个立地类型;将片麻岩山地划分为3个立地类型组、12个立地类型;将低山丘陵区划分为2个立地类型组、8个立地类型。 (4)立地评价方面,石灰岩山地中,Ⅰ5沙质土厚土层丘陵阳坡立地类型、Ⅱ5重壤土厚土层丘陵阳坡立地类型和Ⅱ6重壤土厚土层丘陵阴坡立地类型表现最优;片麻岩山地中,Ⅰ2缓坡阴坡厚土层立地类型、Ⅰ4缓坡阳坡厚土层立地类型、Ⅱ2较陡坡阴坡厚土层立地类型和Ⅱ4较陡坡阳坡厚土层立地类型表现最优;低山丘陵区中,Ⅱ3棕壤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表现最优。 (5)根据立地评价结果,考虑可操作性和简易性原则,为低山丘陵区各立地类型选择适宜造林模型并推荐适宜树种。结果表明,Ⅰ3褐土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Ⅱ3棕壤厚土层阳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经济型防护林或用材型防护林,Ⅰ4褐土厚土层阴坡立地类型、Ⅱ4棕壤厚土层阴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生态型防护林和以耐阴树种为核心的经济型防护林,Ⅰ1褐土薄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Ⅰ2褐土薄土层阴坡立地类型、Ⅱ1棕壤薄土层阳坡立地类型、Ⅱ2棕壤薄土层阴坡立地类型适合营造生态型防护林。 相关研究成果的实践检验尺度为林业小班尺度,且可满足项目实施地区植被结构优化和造林技术集成的需要,为实现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精准化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后续相关的立地类型划分和评价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以期为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