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资源型县城消费空间研究—以赣州市大余县为例

来源 :赣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bati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和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的重要概念。城市空间的生产指资本、权利和阶级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城市的重新塑造,从而使城市空间成为其介质和产物的过程。我国的资源型县城长期以来依托大自然赋予的丰富矿产资源粗放地发展经济,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了资源的迅速枯竭,并伴随产生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贫富分化、产业单一等问题。曾经辉煌一时的资源型县城陷入了“资源诅咒”的怪圈。大余县城曾经的钨矿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钨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钨矿资源的开采和初步加工为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近年来随着钨矿资源的枯竭,大余县的经济逐步走向衰败。现在处于社会转型和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本研究以空间生产理论为基础,基于资源型县城社会和产业转型发展的视角,对消费空间进行研究。采用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大于县城消费空间现状进行空间生产理论视角的“三元分析”,即从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和表征的空间三个方面对大余县城消费空间生产中的社会构成物、社会关系实践、社会生产实践、权利维度、社会维度、橱窗商品表征和店员特征等进行描述并进行机制分析,旨在揭示大余县城现状消费空间中所包含的空间生产逻辑和三元对立关系。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县城消费空间生产的结构模型,从空间生产的内动力、主体和结果三方面对大余县城消费空间生产的内在过程进行论述,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站在转型发展的视角,从县城和产业转型发展的趋势入手,对大余县城消费空间再生产过程中发展的新趋势作了相关研究和设想。
其他文献
春节民俗是我国最主要的节日民俗之一,它是群体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在农村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春节民俗的变化依然非常缓慢,但这种变化在春节民俗的内在价值倾向上已经开始发生
城市贫困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并日益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贫困问题近年来都是政府和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点,我国对于城市贫困的研究目前主要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本文以苏北农村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杨里村为个案,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来了解农民工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