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郄夹配穴电针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IL-6的影响。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质量量化制定本病临床评价标准。同时通过复制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炎症模型,观察郄夹配穴针刺穴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郄夹配穴针刺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将入选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电针L4-S1夹脊穴,外丘、委中、金门等特定穴,疏密波,每次30分钟,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常规电针治疗。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质量量化积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价疗效。同时观察2组治疗前、后IL-6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2)实验研究:建立大鼠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24只,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各12只),空白组对照12只。针刺组予以针刺局部夹脊穴、足少阳、太阳经郄穴外丘、金门及委中穴治疗,模型组、空白组不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模型大鼠行为学变化及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测定炎症滤纸重量,并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和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的测定。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1个疗程后,根据症状体、征量化积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积分分别为18.47±10.46,22.67±10.9;3.47±1.45,5.67±1.52,经t检验,P<0.001。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P=0.012(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IL-6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2组经t检验,P<0.001。同时应用自拟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量化评分以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与Fairbank JC的“腰痛病情计分法”对其疗效评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自拟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量化计分法评价效果优于对照组。(2)实验研究:针刺组改善模鼠患肢活动,促进痛觉、触觉恢复,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根变性,降低炎症因子(NO,IL-6)水平,且优于模型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疼痛减轻程度,改善直腿抬高等均优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之症状、体征、生活质量等量化计分法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较客观的方法之一。针刺可改善模鼠患肢活动、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根变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NO和IL-6水平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消除神经根炎症、减少炎症致痛因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