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19世纪美国作家。做捕鲸手的特殊经历使他对海洋有特殊的情怀,创作了大量以海洋为背景的文学作品。麦尔维尔在文本中流露出浓厚的生态意识,而且经历了初现-完善-深入的渐进过程。本文以麦尔维尔的《泰比》(Typee,1846)、《白鲸》(Moby Dick,1851)、《缮写员巴特比——华尔街的一个故事》(Bartleby, the scrivener,1853)为文本,结合生态批评理论、整体主义生态观及精神生态学分析麦尔维尔生态思想成型的过程。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即绪论,包括生态文学理论,国内外麦尔维尔研究现状与论文选题意义,简述麦尔维尔的生态意识。第二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以《泰比》为例,分析麦尔维尔生态忧患意识的初现,具体表现为发现自然之善,反对殖民者的肆意侵占;凌驾自然之上,无法割舍文明人的优越感;发掘自然之力,意识到自然并非“坐以待毙”。第二章以《白鲸》为例,剖析麦尔维尔生态整体主义观念的形成,具体表现为三点:第一,质疑与批驳人类中心主义,包括对捕鲸业的控诉和对亚哈的批判。第二,肯定大海、白鲸、魁魁格所象征的自然生命主体价值。第三,通过塑造以实玛利这一形象探索人与自然和解的途径。第三章选取麦尔维尔的短篇小说《缮写员巴特比——华尔街的一个故事》,阐释麦尔维尔对19世纪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注。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语,总结麦尔维尔的生态观点,指出其对人类解决生态危机的启示与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