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鲟鱼幼鱼维生素A、C和E营养需要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bk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三个试验,分别研究了中华鲟幼鱼维生素C的需要量,饲料维生素E添加水平对史氏鲟幼鱼生长及组织中维生素E积累量的影响和史氏鲟幼鱼对维生素A的需要量。各试验均采用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在中华鲟饲料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的维生素C(Vc),在史氏鲟饲料中分别添加7个水平的维生素A(VA)和维生素E(VE)。三个试验都是以不同维生素添加量对鲟鱼平均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肌肉组成、肝脏和肌肉中相应维生素积累量、血清中溶菌酶和SOD活力的影响为评定依据。各试验具体如下:1.中华鲟幼鱼维生素C营养需要量研究 本次试验配制的6组饲料中分别含维生素C为0.5,59.8,119.5,239.1,478.1,956.2mgVc/kg(C0.5,C59.8,C119.5,C239.1,C478.1,C956.2),连续投喂中华鲟幼鱼8周,以生长速度、组织维生素C积累量和部分相关酶活性来确定中华鲟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结果表明,C0.5和C59.8两组鲟鱼的平均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都显著低于C119.5组(P<0.05),进一步提高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各指标也没有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C478.1组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最大。C239.1组血清溶菌酶和SOD活力最高。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维持中华鲟最佳生长的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100.2mg/kg~108.8mg/kg,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为273.3mg/kg~309.4mg/kg时,组织维生素C积累量较高。2.饲料中维生素E水平对史氏鲟幼鱼生长及组织维生素E积累量的影响 本次试验用半纯化饲料配制含维生素E分别为0.01,2.04,5.10,10.09,20.14,50.05和100.60mg,100g饲料的7组饲料(E1,E2,E3,E4,E5,E6,E7),对史氏鲟幼鱼进行56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维生素E对史氏鲟平均增重率、存活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和组织维生素E积累量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20.14mg,100g(E5组)时,史氏鲟的饲料效率、成活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08.35%、100%、3.9和0.75。当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为10.09mg,100g(E4组)时肌肉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6.86%,水分和粗脂肪含量都是第E4组最低,分别为77.50%、4.96%。肌肉及肝脏中维生素E积累量在E6和E7两组较高,E6分别为7.083ug/g和118.347ug/g,E7分别为7.405ug/g和
其他文献
底栖海藻是海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岩相潮间带生态系统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潮间带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海藻资源中最具开发潜力的群
采用磁珠富集法构建鲤鱼(Cyprinus carpio)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序列,设计并筛选出能够在鲤鱼基因组稳定扩增和具有多态性的多个微卫星标记。利用这些微卫星标记,以在表型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