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学生的韩国语韵律特征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p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沟通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所特有的交际工具,随着人类社会而产生和发展。人们通过使用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生活中的语言大部分以文字和语音的形式存在并被使用。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外部形式,是最直接地记录人的思维活动的符号体系。它是通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声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是构成语音的四要素,同时也是语音的物理基础。其中语音语言属于第一语言,也是沟通方式中最简单且最直接的方式。此外,语音语言比文字语言更准确地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传递给听者,出于语音语言比文字语言赋予了韵律特征的原因。“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是语言的一种音系结构,与句法和语篇结构、信息结构等其他语言学结构密切相关。理解口语需要理解韵律特征,阅读文本语句和语篇时,也要借助韵律特征。由此可见,韵律特征在语言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在外国语教育中往往会被忽视,目前的外国语教育中仍面临更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习得发音时不仅要掌握好每个音的发音方法,而且还要掌握好此门语言的韵律特征,才能具有与把该门语言做为母语的使用者一样的发音。本文选择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韩国语专业学习韩国语的汉族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科学手段,结合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汉族学生和韩国教师之间的发音差异、分析学生习得之前和习得之后的的自我发音差异,并针对无法通过反复练习自行纠正找出其理由。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叙述了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第二章总结了韩国语韵律中存在的三个不同的结构分类方式,并简单的进行描述,为本文铺垫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汉族学生在韩国语单词发音时的韩国语韵律特征,并与教师发音和根据教师发音习得后的自我发音进行比较,找出无法通过反复练习自行纠正的发音。录音材料从高级韩国语课本中选择实验者从未接触到的韩国语固有词汇,并按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各随机选出20个单词。第四章的研究内容为汉族学生在朗读完整的文章时,能够连续读几个音节后进行停顿休息,并且出现何种规律的语调,与教师的发音有何区别。选择的实验材料按陈述句、疑问句、命令句、共动句分类,各选取10个句子。第五章研究内容为汉族学生朗读整段文章时的语调走向,主要关注句末语调的走向。并且与教师的发音进行参考比对、再与习得后的自我发音进行比较,总结出无法通过反复练习自行纠正的语调特征。选择的实验材料按陈述句、疑问句、命令句、共动句分类,各选取10个句子。第六章为结语,根据以上章节分析得出的结论,总结了汉族学生在学习韩国语过程中,无法通过反复练习自行纠正的韩国语发音中的韵律特征。本文尝试用同样的实验者,观察其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学习中发音的变化过程,找出无法通过练习自行纠正的韩国语发音中的韵律特征,为韩国语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基础性资料。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加速发展给翻译界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如今的机器翻译发展迅速,使人们产生了对于机器翻译是否比人工翻译的更好,机器翻译是否可以代替人工翻译的争议。本文选取了2020年总理答记者招待会的内容,通过实验研究,从时态、句法和话语含义方面,对比以腾讯翻译君为代表的机器传译和以张璐现场传译的人工传译译文的质量高低,计算出二者传译的准确句数及百分比,分析二者在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
本文是笔者基于对奥巴马的就职及告别演讲进行的同声传译实践所完成的口译实践报告。报告从任务介绍、主要问题分析、策略阐述以及译后总结四个方面,具体描述口译实践并分析和阐述了同声传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口译策略。笔者将本次实践遇到的口译问题分为长难句译语逻辑混乱所造成的误译、漏译以及翻译腔问题。针对长难句译语逻辑混乱所造成的误译和漏译问题,笔者提出的应对策略包括断句及增补。首先,断句策略可
语言是开放型体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伴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的。其与当代政势变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在语言的变化中,发音和语法相对稳定,词汇较活泼,因为词汇集开放性、敏感性和代表性于一身。随着新现象、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词汇应运而生,这就是新词。新词的产生不仅丰富了词汇体系,而且反映了时代的脉搏,更体现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方法。本文以韩国国立国语院20
本文以“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为同声传译训练素材,旨在通过模拟实践实现两个目的:其一,探究电视同传的难度影响因素(即实践中的难点);其二,评析同传实践中的问题(亦即笔者的译入语质量),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及解决方案。实践发现,电视同传的难度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语言及非语言两个层面,即源语信息高密度高、源语表达冗余、源语语义不清、发言人口音重等语言层面,以及演示文稿负效应和专业知识缺失
间充质干细胞(MSCs)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组织中,现已从骨片、骨髓、脂肪组织、脐带、胎盘和羊膜液等分离出。它能够分化成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MSCs拥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和治疗多种炎症相关疾病潜能。它们能抑制T细胞增殖、B细胞分化、NK细胞毒性以及树突细胞成熟。虽然有报道MSCs通过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前列腺素E2(PGE2),TGF
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许多现实世界中的活动都被带入到了网络虚拟空间中,其中就包括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网络空间中借助多种娱乐方式产生了许多群体。本次研究借助参与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获取真实的一手资料,对MOBA群体的群体认同进行研究,对该群体内部的群体认同过程和群体认同危机进行研究,同时在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对MOBA群体内部群体认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网络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有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病率也有明显增加;由于早产儿的肺血管内皮细胞对高氧、炎症引起的氧化损伤特别敏感,因此接受机械通气、氧疗后的早产儿肺出现肺水肿、肺淋巴管扩张、肺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BPD。同时,BPD诱导引起的后遗症状越来越多,给患儿身心健康、家庭、社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随之带来的是农民传统权力观念、生存环境及利益格局等方面的改变。倘若农民的利益诉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一定程度上会带来农村社会秩序的紊乱。只有真正了解了当下社会背景中农民真实的心理、行为选择及其背后的逻辑,我们才可能真正去认识和解释中国农民的行动,找到实现农民、基层组织、国家之间和谐发展的道路。1997年开始推行的农
本论文旨在探讨黄龟渊口传文学的多元故事化以及文化素材综合应用,对黄龟渊口传文学的传承状貌和文化意义进行考察,并以黄龟渊的口传文学为原型,力求探究基于文化原型和一源多用(OSMU)方法为主的多元故事化与活化应用,并探讨如何将黄龟渊的口传文学通过各种媒介的开发,最终转化为多种文化产品的多元故事化途径及其对策。本文首先作为理论研究,提出多元故事化概念,剖析一源多用(OSMU)策略的基本理论,并探究媒体转
论文将中国朝鲜族的韩国体验与认识分为几个阶段,分析了其得与失,并运用后殖民理论与离散诗学,去考察了朝鲜族这一特殊族群所具有的文化身份双重性,继而对这一群体所处的边界空间暗含的文化创作潜能,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在此基础上,根据韩国认识的深浅、文化身份的认同变化、主题意识与艺术形式的变化等为准绳,对相关作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1)散文自“88首尔奥运会”以后,亲历过韩国生活的朝鲜族作家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