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年金作为由企业提供的养老金,是我国养老保障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企业员工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制度在中国是新生事物,国内普遍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理念和意识。根据2001年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对企业年金需求市场的调研显示,目前对企业年金计划有需求或潜在需求的企业团体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以电力、电信、石化、银行等行业部门为代表的国有大型、特大型企业;第二类是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企业;第三类是受国外母公司影响的跨国企业和三资企业;第四类是成熟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经济转型的见证者,也是经济转型最直接的体验者,在中国城市大量的低收入阶层中,国有企业职工占大多数。因此国有企业在转型期的年金制度是研究的重点。
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是加速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考虑到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性,面对国外纷繁芜杂的具体模式设计,我们必须从中挖掘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之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在充分尊重中国补充养老保险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的前提下,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如本文所分析的一样,通过对企业年金的历史以及发达国家企业年金运作模式的研究,并结合国有企业转型期主要表现以及年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讨论国有企业转型期年金的运作模式。商业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综合性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具有各自的专业优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同,中国的资本市场很不成熟。这导致了中国年金基金的投资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依赖证券市场。中国年金基金必需在资本市场之外另辟蹊径,但是同时企业年金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为了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以及企业保值增值的目的,必须加强对企业年金风险的防范和治理,逐步进入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