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国防动员思想研究(1949-1976)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tngli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国防动员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仍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之下,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多次受到威胁。为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国防动员思想主张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毛泽东国防动员思想。毛泽东国防动员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军队组织和建设以及国家后备军建设的相关思想是其动员思想形成的主要理论来源;湖湘文化是其动员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源泉;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国防建设实践是其动员思想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纵观1949年到1976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国内外环境和形势的不断变化,毛泽东对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与此相应地,毛泽东国防动员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在此意义上,可将其动员思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应急建设阶段(1949-1953)、和平建设阶段(1953-1964)、备战动员阶段(1964-1976)。毛泽东针对不同的动员对象提出要以人民军队为核心,加强战备建设、以人民群众为依靠,发展群众武装、以党政军干部为关键,发挥引领作用等具体的国防动员思想内容,并以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经济动员与政治动员相结合;军民结合与平战结合相统一等为基本原则。同时,其动员思想呈现出始终坚持积极防御、全民参与及灵活与务实相统一等特点。毛泽东国防动员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增添了内容,为新中国国防动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国防动员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有鉴于此,通过对其动员思想的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国防动员体制机制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推进及坚持和平发展,永远不争霸不称霸等方面提供有益经验和现实启示。
其他文献
<正>【教学过程】课前准备:6张裁好的彩色卡纸,上面分别打印有"O2""K+"""K+载体""葡萄糖""葡萄糖载体""ATP"。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位于细胞最外层的细胞膜有了一定的了
幸福是人追寻的永恒主题和终极目的,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总体生活目的和意义追寻。幸福观则是人们对有关幸福问题的总体认知与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00后”大学生是社会新兴的特殊群体,是新时代下推进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其幸福观作为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思想认知和价值取向产生导向作用。而“00后”大学生作为刚跨入大学校园的特殊群体,思想认知和价值取向还
本文研究了一般Gauss-Markov模型中回归系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的相对效率问题.利用Lagrange乘数法,获得了回归系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安防行业从传统的人防到物防发生转变。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保障社区安全是社会安防工作的重点之一。在社区安防领域中,迫切需要对社区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分析数据中隐藏的信息。数据可视化通过图形化手段,将数据映射为图形、图片和颜色等,清晰有效地传达信息,便于人们对社区信息的理解,也能够及时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危险和潜在威胁。本课题利用社区内传感器数据和社区信息构建的
现今困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偏重科研带来的课堂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文章从教学评价机制入手,以高校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工作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