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以占全球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1/5的人口,我国土壤一直担负着保障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粮食安全的重任。由于大规模的农业活动和对土壤资源掠夺性的过度利用,土壤退化(soil degradation)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农业与环境健康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由于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破坏,近些年来哈尔滨市农田土壤退化十分严重。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用养失调,理化性状恶化(包括容重增加、孔隙减少、结构性变差、有机质含量下降、有害物质增加等)导致土壤日趋板结、耕性变差、肥力下降,抗御旱涝能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直接的结果导致作物产量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目前,哈尔滨市农田土壤面积:2566万亩(包括八区十一县),占全省的17%。其中旱地约占全市耕地80%。易涝面积490万亩。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的25%。其中哈尔滨市退化土壤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65%,平均粮食产量在4500公斤/公顷以下,其中包括积涝干旱型、瘠薄型、缺水型、积涝水田型、水土流失坡耕地型、盐碱、风沙型。这些退化土壤严重影响了哈尔滨市粮食产量,同时也是哈尔滨市粮食增产最大的潜力所在。如果加大对退化土壤改造的力度,尤其是加强退化土壤综合治理的研究,改善土壤障碍因子,有的放矢地实施有效措施,通过农业的配套技术和技术的集成应用,将会使粮食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年增产粮豆4.8亿公斤。实现以粮食为主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稳定增长,达到哈尔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起到稳压器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室内分析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土壤退化过程及其肥力变化特征。结合典型区域取样和测试分析调查,找出治理哈尔滨市退化土壤的关键技术。试验内容为:1、土壤有机培肥技术研究;2、平衡施肥技术研究;3、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改土技术研究。通过2年试验表明:试验区综合治理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秋季不同部位土壤容重较2009年试验前明显下降0.02-0.16g/cm3,尤其是岗平地下降幅度高于坡耕地。田间持水量也不同程度的上升。说明试验所采取的措施使土壤结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改善,土壤的化学指标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综合试验区土壤有机质有显著的增加,净增加范围1.7g/kg-5.4g/kg。示范区采样结果显示,有机质增加程度更大岗平地示范区较试验前净增加了8.1g/kg,。坡耕地示范区增加了9.6g/kg,效果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