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场景无人驾驶车辆换道过程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动驾驶技术是目前汽车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而高速场景下的换道过程为无人驾驶技术/智能辅助驾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路况下车辆速度较高,容易出现紧急状况,如何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合理地换道决策、安全可行地换道轨迹规划以及准确地轨迹跟踪,都对高速公路上无人车辆的安全顺利换道有重要意义。线控转向系统(Steer-byWire,SBW)取消了传统的机械连接可实现更灵活的转向控制,有助于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的同时,也可对本文换道决策后的规划轨迹进行更为安全有效的自主跟踪。首先,在对相关换道模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在高速场景中综合考虑任意性换道和强制性换道的换道决策机制,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模拟驾驶员的换道意图模型、基于最小安全间隙的换道安全模型以及基于Nagatani模型优化的换道收益模型。所设计的无人驾驶车辆换道决策机制在满足传统驾驶员换道期望的同时,能克服传统驾驶员对周围车辆危险感知不准确造成错误判断的弊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换道收益。当无人驾驶车辆产生换道决策后,对相应的换道轨迹进行规划。考虑到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采用四阶贝塞尔曲线的轨迹规划方法,通过分析主车和当前车道前车行驶状态,选择轨迹拟合所需的控制点,保证车辆能在不同的工况下均能规划出合理可行的贝塞尔曲线作为换道轨迹。最后,基于线控转向系统原理,以两套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电机及控制器为原型,设计并搭建了具备车前桥结构的线控转向实验台架。通过系统辨识的方法获得转向执行系统的名义模型,设计了考虑机械延迟的二自由度内模控制器(Internal Model Control,IMC)。实验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线控转向系统硬件在环实验台架能准确跟踪参考转角输入以及驾驶员的方向盘转角输入,相较于优化参数的PID控制,本文所设计的内模控制器具有系统延迟更低、稳态误差更小以及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特点;在轨迹跟踪闭环实验中,选取了双移线工况并对前文所规划出换道轨迹进行跟踪,均有较为不错的跟踪性能,验证了装有线控转向系统车辆的轨迹跟踪性能,以及应用在无人驾驶汽车上实现换道轨迹跟踪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三缸小型发动机在成本、重量、摩擦功(油耗)方面优势明显,因而三缸小排量汽油机的研发及应用已是现阶段汽油机发展的主流方向。然而三缸往复式内燃机由于系统固有的一阶、二阶力矩不平衡,在乘用车中用三缸机替换原四缸机,并维持原有的用户舒适性,为项目开发中的主要攻关点,其中尤以无平衡轴三缸机挑战最大。三缸汽油发动机平衡策略研究则是针对无平衡轴三缸机应用优化整车振动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通过建立三缸机平衡策略与
汽车动力总成加工具有高柔性、高效率的特点,是智能制造重点突破的领域。随着汽车需求多样化发展,数字化制造成为当前制造转型发展的趋势。以发动机缸盖为代表的汽车动力总成零部件的机加工生产对节拍和机加工平衡率要求高,目前大多数生产线依靠人工制定零件的机加工工艺过程,改变产品或者产品型号,需要重新进行规划,这就导致工艺制定效率较低;且面对柔性生产线,受人工经验的约束,寻找零件最好的工艺过程难度大大提高。针对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据传输速率的加快,使得基于V2X通信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车辆混合组成的多车协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于多车协同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基于模型的方法,即需要知道与驾驶员驾驶行为相关的参数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相关的参数组成的系统矩阵,而这些参数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准确获取,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仅利用V2X通信获得的在线状态数据,实现对无人驾驶车辆的自适应协同控制。首先,
增程式电动汽车(Extended-Range Electric Vehicle,EREV)是解决当前尾气污染、石油消耗过度和能源安全的有效方案之一,而能量管理策略通过合理分配多种动力源之间的功率,在满足动力需求的同时提高燃油经济性。本文针对增程式电动汽车,进行了基于微行程辨识的自适应能量管理策略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建立基于Simulink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前向仿真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比较恒温
汽车热舒适性研究是舒适驾驶体验的关键,本文利用夏秋冬三季的路试数据,通过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模型训练及优化等数据驱动的方式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性进行预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建立了基于覆盖性分析、异常值检测和数据平滑分析的汽车空调数据标准化处理流程,并基于空调运行业务逻辑和统计学分析的等构建带有先验知识和代表波动性影响的输入特征;创新性地提出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和敏感度分析的特征组
纤维增强塑料(FRP)对于改善汽车和航空领域所使用材料的性能重量比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然而,传统的纤维增强薄壁管存在着初始峰值力大、平均反作用力相对较低和破坏模式不稳定等缺陷,严重影响了其作为吸能装置的吸能性能。本文首次将全菱形折纹图案分别引入到薄壁碳纤维增强(CFRP)管和碳纤维增强(CFRP)/凯夫拉纤维增强(KFRP)混铺管中,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研究了折纹图案对在准静态轴向载荷作用下
企业绩效考核制度的引入,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注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企业绩效考核从最初的成本控制绩效评价逐步演变到当前的利益相关者绩效评价模式,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支持。但是绩效考核和企业管理间不匹配、目标一致性不够的问题也有所显现。本文从反思Z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清理受损细胞和组织碎片对于脑损伤后的组织功能恢复非常重要,小胶质细胞吞噬在该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介导缺血性卒中后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的具体吞噬受体还不明确。我们探究P2Y6受体介导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功能是否有利于缺血性卒中后的碎片清除和组织功能修复。利用ICR小鼠建立90分钟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2Y6受体和Iba1、GFAP、Tuj-1的免疫荧光双染被用于检测P2Y6受体的表达位置。特
随着现代船舶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装备配置及功能需求不断升级,船舶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力及可靠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一系列研究比较,发现随着船舶电力系统容量的扩大,配电网络及配电方式日趋复杂,负载节点也随之增加,船舶电力系统的脆性就越来越容易被激发。船舶电力系统可能会由于外界扰动而产生脆性行为,进而对船舶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因此对它的脆性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复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