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其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与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更高质量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后一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能够为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服务,在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其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与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更高质量阶段,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后一三产业相互融合的产物,能够为农业生产全产业链各个环节提供高效的服务,在解决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差异大、不均衡,传统或半传统半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存在,生产资源投入结构不合理,因此,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适合甘肃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提振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非常高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线有以下几点:一是归纳甘肃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与发展问题,并利用熵值法评价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总体和分项服务水平,按照服务属性将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分项并进行发展水平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正在稳步提升,其中带动作用最大的是产中的技术推广应用和机械化等服务。二是甘肃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分项发展水平得分与农业生产效率评价得分之间做灰色关联排序。分析了甘肃省农业社会化分项服务与农业生产效率的关系影响,得出产中技术指导与机械化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对农业生产率的关系度最强,产后加工、运输、销售服务和组织化与社会公共服务次之,产前农业生产生资提供服务最弱的分析结论。三是甘肃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研究,通过对谷丰源公司与甘州区水肥托管项目在实践层面的归纳总结,得出要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集成与推广,重视不同主体间的协作配合的发展经验。根据实证与案例分析结论,提出加大政府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建设投资力度,优化各地区资源配置,建立更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路径等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养老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具有储蓄、再分配与保险等多种功能。2014开始我国合并原有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年,甘肃省印发《关于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省正式实施。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城乡居民养
作为发端于传统家庭农户基础上的家庭农场能够很好的兼顾“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可以在分散化生产的小农户和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之间架起桥梁,并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商品粮基地,张掖市是甘肃省率先推行家庭农场发展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诸多政策措施,发展也取得一定成就,但其发展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诸多障碍,尤其是家庭农场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甘肃省农牧交错带地处中国内陆,地理环境和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是植被类型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区域,也是研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本文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集及28个气象站点的气候数据,综合采用Sen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Hurst指数、气候倾向率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指数NDVI和6种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法分析了NDVI对不同气象因子的响应程
氮素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两个重要环境限制因子,尤其是在受水分和养分限制的荒漠生态系统。近年来,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荒漠植物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以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氮素(铵态氮和硝态氮)的不同氮沉降水平(0 g·(m2·a)-1、4 g·(m2·a)-1、8 g·(m2·a)-1)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纵深推进和“六个精准”的落实,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到保障,农村大量劳动力的不断向外转移,同时也促进了农户家庭收入的快速增长。在农户家庭总收入不断增长时,其必然会对农户家庭的食物消费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农户兼业行为逐渐盛行,慢慢发展为农村家庭的主要增收途径和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的兼业行为,一方面可以丰富农户的知识和就业的经验,另一方面会给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及其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改进与发展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推动基金长期平衡能够实现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逐步提升城乡人口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甘肃省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小,地方财力明显不足,加之农村人口基数大、比例高,由此导致了其偏低的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与有待完善的基础养老金调整
面对经济,社会和人口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全面胜利,解决了整个地区的贫困,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现行标准下,在减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奇迹般的成绩。但在人口快速老龄化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今天,老年群体健康贫困问题突出、适应环境能力下降以及社会参与和交往的减少,容易致贫或返贫;此外,我国的特殊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目前长期维持的低生育率,家庭代际关系不断弱化,老年群体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旅游业迅速崛起,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功能已相继显现出来。目前中国的旅游产业已迈入新一轮发展阶段,需要对其地位与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提出,带动了沿线国家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旅游业作为一种综合性行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更是被人们称
盲目的城镇化搬迁相当于将农村贫困人口转变为城市贫困人口,其中存在的生存风险对搬迁群体而言有过而不及的态势。易地扶贫搬迁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式的搬迁活动,实施成功与否关系到未来能否保证搬迁群体“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实现,科学有效的搬迁安置模式是确保移民从非自愿移民到自愿移民转变的关键。在城乡关系逐渐趋向融合的态势下,应当跳出“就城谈城”“在乡言乡”的思维窠臼,用“超越城乡”的眼光来思考搬迁移民的
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区域专业化和农业组织化相伴而生,区域专业化水平高的地区其相应农业组织化水平也高,即没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就不会有农业组织化。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真正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就必须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借助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一定的经营组织形式,不断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将更多小规模农户或小规模家庭农场联合起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