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原因几乎均为远处转移。而目前的常规检查远不能起到监测全身转移、观察疗效、导治疗的作用。同时常规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约有30%会在术后5年内死于转移和复发。微转移作为临床转移之前的隐匿阶段,在乳腺癌整体治疗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循环系统是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必经之路,尽管目前针对乳腺癌微转移的研究已经很多,但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及SBEM,探讨两者在预测乳腺癌血行播散方面的意义的研究尚不多见。人乳腺珠蛋白hMAM基因位于染色体11q13,仅表达于成人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细胞株;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仅在乳腺和唾液腺中表达,两者均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采用RT-PCR法以hMAM及SBEM为肿瘤标记物,检测58例I~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探讨外周血hMAM及SBEM的表达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因子、生物学因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明确乳腺癌转移复发规律,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试验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2006年3月到2006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58例,年龄23-72岁,平均49.6岁。临床分期:I期12例,II期25例,Ⅲ期16例,Ⅳ期5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标本各10例,所有患者均术前采血,术前未经化疗、放疗等任何治疗。运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中hMAM及SBEM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hMAM及SBEM表达与传统临床病理学因子及生物学因子的关系。判定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78例标本全部确认转录为cDNA,hMAM及SBEM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5%、25.9%,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对照均无阳性表达;
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及SBEM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腋淋巴结状况、TNM临床分期及C-erbB2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原发肿瘤大小、临床病理类型、月经状态、激素受体状况、P53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58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及SBEM均为阳性为ll例,仅hMAM阳性为9例,仅SBEM阳性为4例,两者的总阳性率为41.4%(24/58)。
结论:
1.hMAM及SBEM在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表达,说明了乳腺癌是一种早期可出现转移的全身性疾病,提示微转移检测的必要性。
2.hMAM及SBEM仅表达于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在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中表达为阴性,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指标,hMAM或SBEM阳性提示血循环中有乳腺癌细胞,预示着有血源转移的可能。
3.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及SBEM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提示肿瘤的侵袭转移特性随着病期越来越晚而增强;与C-erbB2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月经状态、ER、PR及P53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两者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4.乳腺癌患者外周血hMAM及SBEM的表达无相关性,但两者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发现率,故若能在微转移检测中采用多指标共同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等可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