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髓胶囊联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m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治疗髋臼内陷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恢复患髋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内陷髋臼骨质多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所以植骨后骨长入时间延长,患髋康复时间延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甚至存在假体松动等风险。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肝主筋、肾主骨”理论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深入,围手术期应用中药优势明显,中医、西医结合治疗髋臼内陷症或许能够加速患者康复。
  目的:通过观察填髓胶囊联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中药作用疗效及手术技术要点,为临床治疗髋臼内陷症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将河南省中医院关节科2018年2月-9月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髋臼内陷症患者31例(33髋),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继发14例、强直性脊柱炎继发11例、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继发6例。中医辨证均为肾虚血瘀证型,依次编号,根据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组术后第二天开始服用河南省中医院院内制剂中成药填髓胶囊(口服,一日三次,一次6粒),持续服用3个月。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X线检查等指标包括:通过测定治疗前后患者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应用NRS数字分级法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对患髋疼痛的变化情况;通过手术前后各个时间点骨盆正位X线片:髋臼杯中心到髂坐线(kohler线)距离的变化以及髋臼杯中心到坐骨结节的连线的距离变化,评估旋转中心的重建情况,并通过观察术后各个时间点的水平及垂直变化情况评估假体稳定情况;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点骨盆正位X线片上:植骨区骨小梁的通过情况,评估植骨愈合情况;统计术前、术后1、3、6个月各个时间节点上述指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中无医源性骨盆骨折或盆腔结构损伤。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
  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例数、体质量指数、继发因素、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NRS数字分级法、髋臼内陷分级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后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NRS数字分级评分较术前降低,患髋疼痛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治疗组与对照组短期回访:Harris评分两两比较(术后6月内)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数字分级法两两比较(术后6月内),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术后髋臼旋转中心均接近正常,旋转中心较前明显向外和向下移位。股骨头中心至Kohler线水平距离较术前增加,股骨头中心至坐骨结节连线的垂直距离较术前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通过观察随访X线片:植骨区骨小梁,评估植骨愈合情况,短期回访治疗组术后各个时间点骨小梁通过植骨区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内陷手术方案、手术路径,但由于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仍需大样本进一步验证、规范;
  2.术后6个月内各项指标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提示中西医结合能够加速患者功能康复,但后期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3.中成药填髓胶囊,可以局部改善微循环,促进髋臼植骨区再血管化,加速植骨区的爬行替代,假体与周围骨质的早期骨长入,使患者早期下地,提高手术疗效,促进快速康复,进一步达到有效减轻疼痛,恢复患髋功能,重建内陷髋臼目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本课题以五行学说为指导,以临床实践为依据,系统总结孙玉信教授对“土生金”理论的认识及临床运用经验。进而丰富中医对土、金相关性疾病的理论认识,提高中医治疗土、金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研究思路  1检索文献。对有关“土生金”研究的文章进行综述,了解关于“土生金”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  2收集资料。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及时搜集导师运用“土生金”理论治疗疾病的医案,并将医案进行分类整理,
学位
目的:①此项调查研究是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对河南省郑州市某幼儿园全体2089名2~6(≥2;<7)岁儿童的体质进行调查,证实小儿怯弱体质状态客观存在,并研究此种体质状态儿童的人口基线分布与相关辨识特征。②了解小儿怯弱体质状态形成的危险因素。③为儿童体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④为促进儿童健康提供新思路。  方法:制定调查表(医师版:用于统计被调查学生的体征;家庭版:用于了解被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小儿怯
学位
目的:对2017年9月-12月郑州市某幼儿园2-6岁(≥2岁且<7岁)2089名儿童进行体质调查,探讨小儿高敏体质状态(简称高敏体)的辨识特征出现频次及其与体质的相关性、高敏体在儿童中的分布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小儿高敏体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早期预防高敏体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在儿童体质状态相关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侯江红教授多年调理小儿体质状态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小儿生命体质特
学位
目的本项研究基于中医理论,在对以往先兆流产致病因素及发病机理研究的前提下,观察庞氏安胎止血汤对血热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探析庞氏安胎止血汤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血热型先兆流产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热型先兆流产患者80例,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组。治疗组40例,给予庞氏安胎止血汤口服,每天2次,每次1袋,每袋200ml,分早晚温服。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首次剂
学位
目的:  产后胎盘植入和流产后宫腔残留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傅金英教授在多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对防治产后病,尤其是在产后胎盘植入及流产后宫腔残留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本课题通过收集整理导师既往诊治过的产后胎盘植入及流产后宫腔残留的临床案例、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等,对导师治疗产后胎盘植入及流产后宫腔残留的理论依据、用药特点等进行总结,使其具有条理性、系统
目的:观察养阴止咳方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阴虚肺热型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并系统探讨其组方和用药特点,从而为其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与临床依据。  方法:本课题共收集满足中西医纳入标准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恢复期(阴虚肺热型肺炎喘嗽)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予养阴止咳方口服,对照组予养阴清肺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周,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评
目的:观察解痉定眩汤联合牵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肝阳上亢型)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通过口服解痉定眩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肝阳上亢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并采用眩晕VAS评分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以及TCD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评价该疗法对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并对该疗法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方法:筛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
目的  肱骨外科颈位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常易发生骨折,多发于中老年患者。骨折损伤和手术之后常导致关节僵硬、肩关节活动受限,阻碍患者的术后恢复,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不便,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课题目的是研究舒筋定痛方外敷促进肱骨外科颈骨折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方法  病例来自于河南省中医院骨伤病科就诊的中老年患者,骨折类型均为Ⅲ型或Ⅳ型的肱骨外科
目的  本课题采用“舒筋活血洗方”熏洗,观察其对儿童肱骨髁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病例全部来自于河南省中医院骨伤科住院部,最终共收集6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依次排列,通过统计软件完全随机分组设计,每组各30人,在两组都进行术后基础锻炼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舒筋活血洗方加味熏洗,对照组给予同温度的热水熏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熏洗前及熏洗后3周、6周
学位
目的:观察脊柱无创减压系统配合口服中药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创立一种基于其发病机制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的方案,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  方法:将66例符合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人。试验组采用脊柱无创减压系统配合口服中药身痛逐瘀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口服复元活血汤配合三维牵引)。分别于治疗前、2周后、4周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