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是人重要的心理现象,是个体的一种觉知状态,觉知包括感官接触性的意识如感知觉,也包括非接触性的觉知如记忆与思维,两者反映了个体的动态认知过程和静态的心理属性。法律意识是个体对于法律现象和知识的觉知,包含个体对法律现象的初步感知、觉察、加工信息的心理阶段,这是个体意识的初级阶段;还包括个体进行学习、记忆、思维加工的过程,这是个体意识的高级阶段。社会中公民的法律意识直接影响这个社会的法治进程,体现公民对于现行法律的遵守程度,关乎整个社会环境的安定与和谐。社会中不同性别、职业、年龄、阶层的人组成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法律意识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何种差异值得探究。本研究选取社会管理层群体、劳务工人群体、在校法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法律意识层次划分的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将问卷题目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题目反映个体法律意识中感性的内容,涉及感知觉过程的法律现象,第二部分题目反映个体法律意识中理性的内容,涉及记忆、思维过程的法律现象。通过问卷对三类群体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不同群体的法律意识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看,三类群体中法律意识表现水平各不相同,在校法学生群体表现依次优于社会管理层群体,优于劳务工人群体。其中,社会管理层群体理性法律意识表现不足,涉及行政与诉讼部分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劳务工人群体法律意识整体状况不佳,理性法律意识部分尤为缺乏,行政与诉讼部分法律掌握水平较低;相比之下,在校法学生群体法律意识水平较高,但法律常识部分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仍有待加强。对当前群体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学角度的分析,据此提出如下对策:净化不良信息源、倡导全民学习法律、注重社会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