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十运会及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一批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摘金夺银、脱颖而出,令国人瞩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不足,由于受场地、器材、经费、运动员来源、训练时间、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发展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存在学校重竞技而轻文化学习忽略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相当部分大学生运动员文化素质堪忧。本研究试图从以人为本,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根据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体育规律及相关政策法规,对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从人文、心理、社会角度挖掘大学生运动员的田径竞技潜能,使其达到最高水平,同时切实抓好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和专业学习,真正达到大学生的标准,提高社会竞争力,实现高校田径运动队的良好发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北京市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主要来自于中学和体校,以一级运动员为主,参加训练年限不足,进入大学后的运动成绩有所提高,大部分运动员愿意参加训练。
2、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较少,训练时间每天约2-3个小时,大部分认为训练补助较少,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自习时间不足。
3、部分领导对学校运动队的关心程度不够,高校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目标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提出的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籍管理有两种方式:学分制与学年制,各有其优惠政策。
4、北京市十所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员以高校体育教师为主,专职田径教练员比例较小;教练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教练员学历结构呈现本科化,部分教练员缺乏自身必须的运动员经历,同时还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
5、教练员大都是称职的、重视科研的,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较少,对学校的奖励制度满意程度较低。
6、经费缺乏是制约北京市普通高校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发展的重要原因。缺少随队医生、训练与恢复条件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