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学生成长的环境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推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核心素养,因此地域文化是学生熟悉的地理课程资源,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对国家、地方的认同感,热爱家乡。而在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中地域文化被专门提出了作为教学内容,结合城乡景观进行教学,因此足以说明地域文化在未来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作用在不断增强,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因此给予足够的关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对地域文化融入高中人文地理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与理论研究。首先,通过深入研究地域文化与地理教学相关文献,明确地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对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对地理教学的意义,以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生活教育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其次,理论研究是为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则在不断检验理论的准确性,使得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一线教师访谈的结果,了解地域文化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是相对较少,未引起学校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分析地域文化与人教版必修二的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能够融入的章节。得出融入地域文化的必要性分析,并介绍三亚地域文化的特征、内容以及融入地理教学的地域文化;提出选取地域文化资源的原则为目标性、真实性、典型性、正面性、多样性;获取地域文化的途经和实施策略。最后,以人教版必修二内容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相结合,选择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农业的区位选择作为融入的教学内容,并适当融入三亚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从而丰富地理课程资源,使得地域文化能够体现其所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