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欧杂交榛(Corylus.heterophylla×Corylus.avellana)是我国利用平榛和欧洲榛子进行种间杂交获得的种间杂交种。在N42°-47°的范围是我国野生榛子的集中分布区,因此,培育榛子抗寒无性系并评价抗寒性尤为重要。目前为止,我国在杂交榛抗寒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18个平欧杂交榛子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在对榛子生理生化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适合榛子抗寒性的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体系,对不同无性系进行抗寒性鉴定。根据所得鉴定结果,选出抗寒性差异较大的3个无性系(84-349、84-237和84-572),研究杂交榛休眠期间呼吸强度、枝条电解质渗出率、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这些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1).应用评价体系确定待测无性系抗寒性强弱顺序。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得出各杂交榛无性系抗寒能力的强弱顺序为84-349>81-23>85-127> B-3>84-69>84-545>81-9>83-33>84-1>84-72>84-254>84-48>84-402>84-237>82-11>84-226>B-21>84-572。 (2).杂交榛进入休眠期大约在10月末或11月初,12月初至1月末为深休眠期,2月初至4月初为休眠后期,结束休眠时间约在4月初。且抗寒能力强的无性系进入休眠时间早,抗寒力差的无性系进入休眠时间较晚。 (3).杂交榛休眠期呼吸强度呈倒置单峰曲线,休眠初期与休眠后期呼吸强高,深休眠期呼吸强度低;休眠初期与后期,抗寒性强的无性系呼吸强度较低,抗寒性弱无性系呼吸较高。 (4).休眠期杂交榛枝条电解质渗出率呈倒置单峰曲线,休眠初期与休眠后期,温度较高,杂交榛枝条电解质渗出率高;而在深休眠期间,温度较低杂交榛枝条电解质渗出率最低;休眠期间杂交榛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与抗寒性成负相关,即抗寒性强的无性系枝条电解质渗出率低于抗寒性弱的无性系。 (5).休眠期初期杂交榛枝条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深休眠期增至最高,深休眠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休眠后期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休眠过程中,杂交榛枝条可溶性糖含量与抗寒性成正相关,即抗寒性强的无性系枝条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抗寒性弱的无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