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最大特点就是:各个构件之间采用榫卯连接,巧妙的榫卯连接方式不用一钉一铁,独树一帜。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建筑各节点刚柔相济,具有较好的抗震消能的作用。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在传统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方面开展了研究。目前在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研究领域,对榫卯节点是半刚性节点的认识己取得了一致,研究主要途径是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由于传统的榫卯连接形式是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特色,因此可查文献中鲜有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榫卯节点的研究。第一步,本文阐述了中国古木结构的历史演变,分时期对当时的建筑进行了分析;简明叙述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基本分类以及中国现代木屋架的形式,与西方古建筑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中国古木结构建筑的的特点;详细列举了国内外对于榫卯节点的研究情况。结尾引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第二步,本文从材料本构关系出发,通过进行一系列合理假设,对透榫形式的节点进行了受力机理的分析,并推导出透榫节点转角-位移关系式,通过软件绘出几何曲线,利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证明了理论公式的合理性,为之后的学者在研究同类型节点的情况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第三步,本文进行了ABAQUS有限元建模分析,阐述了建模过程,并对其中所选参数进行了介绍,目的是由于我国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木结构节点计算的例子较少,这样做可以有助于其他学者对此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更是为了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节省时间。第四步,本文模拟了试验当中两种摩擦系数工况下节点的工作情况,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优化修正,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第五步,本文在第四步的基础上,自定义分析了另外两种不同工况,并对这四种工况的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在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在考虑节点摩擦情况下,对节点受力机理的分析结果是合理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木结构透榫节点具有良好的延性;随着节点接触面摩擦系数的增加,节点刚度、承载能力以及耗能能力均有一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