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对暖云影响的数值模拟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气溶胶、云凝结核和云滴数浓度的预报量和微物理过程,改进了该模式的暖云物理方案。利用改进后的模式,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和谱分布特征的气溶胶粒子对暖云的影响,以及大核( r > 1.0μm)对暖云降水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背景条件下的气溶胶对暖云形成发展带来的差异及其原因。文中还结合两次北京地区飞机观测的气溶胶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了北京地区不同气溶胶状况对云凝结核(CCN)、云滴浓度和含水量等微物理特征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结论有:(1)海洋性气溶胶与大陆性气溶胶对CCN、云滴浓度和云中含水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大陆性云的CCN浓度要远多于海洋性云的CCN浓度。在地面0.5km处,过饱和度为1%的情况下,海洋性云的CCN浓度一般约为1.0×102个/cm3,同样过饱和度下,大陆性云的CCN的浓度约为1.0×103/cm3。则相应的大陆性云的云滴浓度也较海洋性云多,因此大陆性云的云滴尺度要小于海洋性云的云滴尺度。总体上说,海洋性气溶胶谱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较大陆性气溶胶气溶胶谱分布有利于降水的形成。(2)不同的大陆性气溶胶总浓度和谱分布特征对暖云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气溶胶总浓度和谱分布特征明显影响着云凝结核浓度。当半径大于0.1μm气溶胶浓度增加时,将会增加云凝结核和云滴的浓度。但是如果增加的是半径小于0.1μm的气溶胶粒子,则对云凝结核和云滴浓度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半径小于0.1μm的气溶胶粒子基本不会核化形成云凝结核。总体上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对云水含量的影响比较小。不同气溶胶浓度和谱分布特征的实况个例模拟和敏感性试验也进一步说明,增加0. 1μm < r<1.0μm的气溶胶粒子的浓度,由于将显著增加CCN和云滴浓度,不利于云滴谱的拓宽和云中碰并过程的发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降水的形成过程。(3)在云的发展初期,半径大于1.0μm的气溶胶浓度有利于大云滴的生成和云中碰并过程的发生,因而云发展初期增加半径大于1.0μm的气溶胶浓度,会促进降水的产生。但是在云的发展后期,这类气溶胶对降水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文选自2005年本所住院4个月以上,确诊为结脑68例。年龄在15~35岁,男性38例,女性30例,初治52例,复治16例(指结脑规律化疗3个月以上及患有脑外结核不规律治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经历了传统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的发展后,已经突破25%的单线态激子利用,达到了理论100%的内量子效率(IQE)。近年来,给体-受体(D-A)型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因不含金属原子、可充分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发光,很快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并成为了第三代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二苯基砜单元(DPS)具有弱吸电子性能、结构易修饰,且呈现一定的扭曲结构,因此常被用来构筑蓝光TADF材
本文调研了国内外概率安全评价体系现状,结合TW核电站的实际,提出了该电站概率安全评价体系设计方案。方案中PSA模型基于核电站设计与运行特点,使用符合核电站设备特点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