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抑制效应探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xingzh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也日益增多,倾销与反倾销贸易摩擦已成为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本文主要以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抑制效应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从案件发起数量、国别分布以及行业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介绍,结果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1995-2017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到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24.81%,且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国家是印度、美国和欧盟,前15位国家中较大比例为发展中国家。从行业分布上来看,相比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易遭遇反倾销调查。之后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主体角度,对国外针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动因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更易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其次,通过运用引入反倾销因素以及贸易分散度指数的引力模型对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抑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使用2001-2017年中国同22个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显著抑制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同时加强贸易分散度可以有效促进出口的增加。通过反事实模拟的方法,得到反倾销对中国出口抑制效应的量化数值,反倾销使中国的出口平均减少0.05到0.22个百分点。另外,反倾销带来的“贸易缺口”还具有显著的国别差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反倾销的抑制效应高于平均水平。
  最后,本文依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认为中国应高度重视国外的反倾销措施,根据国别差异进行积极应对,提高贸易分散度水平,提升出口贸易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进多边贸易谈判,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同时还要从经济、政治、法律多方面探寻解决方案,努力降低反倾销给出口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在处理计数数据会遇到存在结构零的问题,此时若忽略此问题采用经典的计数模型来拟合数据,会导致拟合效果不理想、统计推断无效等问题。但处理计数数据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该数据是否存在零膨胀现象。本文将就二项数据中零膨胀的检验问题,在已有似然比检验、Wald检验、Score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检验计数数据零膨胀现象的新方法,采用Monte Carlo模拟从犯第一类错误概率与功效值两方面比较四种方法的检验效果,
学位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短租房应运而生,使社会上的闲置房源得以优化利用。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标准要求的再提高,共享短租房出现。共享短租房有优于传统酒店丰富的基本设施、更为宽松温馨的居住环境以及个性化居住体验效果,短租房不仅仅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更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2010-2012年是短租房行业发展的新兴阶段,途家、游天下等平台进入市场,短租房更为卫生安全同时具有多项特色服务
随着贸易的发展日益的突破国界,各种产品的贸易在各国之间不断进行着,并且以中间产品为甚。在该背景下,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中间产品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有着显著地提升。并且由于分工日益突破国界,产生国际价值链分工,发达国家看中中国市场低廉的劳动成本,纷纷在此设厂,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这虽然使中国在价值链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由于国际分工的出现,对外贸
学位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竞争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能源转型变革提上日程,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对降低煤炭石油消费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FDI对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不同于以往的文献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对能源消费强度、环境污染等的影响,为了更加直观的检验FDI对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本文在基于FDI和能源消费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重损害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经贸发展。337调查以其独有的简便性、广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成为美国限制中国企业对美出口的常用手段。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宏观层面,侧重分析337调查对中国对外贸易额及贸易量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总结中国企业遭受美国337调查现状基础上,整理并匹配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总署提供的产品层面贸易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
学位
手机供应链上游多为中小企业,由于手机生产周期和上下游企业之间账期较长,加之银行传统信贷模式对中小企业条件要求苛刻等问题存在,上游企业大多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问题,而供应链金融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之一。  本文首先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等理论基础上证明供应链金融对上游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缓解效应,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可以借助核心企业与上游企业交易信息,并利用声誉和信息甄选等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并避
学位
在对银行业监管趋严的今天,银行同业业务逐渐从流动性管理的初始定位转变为银行重要利润来源的角色,重要性越发凸显,但与此同时,同业业务的不断扩张也伴随着风险的增大。  近几年同业业务的发展和创新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取较高的资产收益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同业业务的不断扩张,使其在同业规模超过一定水平时,导致商业银行拆短借长、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的问题增加,扩大流动性缺口,从而
学位
如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会将一部分资金投向发展中国家,即通常所说的FDI,发展中国家得到这些资金,能用它补足本国资本并引进发达技术。中国同样吸收了很多这样的外资用于本国发展。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最集中的领域慢慢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外资一般来自于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高技术含量和高专业化程度特征,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对东道国制造业产生影响。同时,中国制造业仍是经济发展的
学位
创新对经济持续增长至关重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小企业又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传统的金融机构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为了规避自身投资风险,风险投资深度参与到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同时不经意间也提供了其它非资金增值服务,这些非资金增值服务对中小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像“看不见的手”一样,尽管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全球变暖对世界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国际政治与经济博弈的焦点。对于中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建设与国际贸易取得较快的发展,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以CO2排放为例,2005年中国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