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也日益增多,倾销与反倾销贸易摩擦已成为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本文主要以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抑制效应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从案件发起数量、国别分布以及行业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介绍,结果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1995-2017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到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24.81%,且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国家是印度、美国和欧盟,前15位国家中较大比例为发展中国家。从行业分布上来看,相比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易遭遇反倾销调查。之后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主体角度,对国外针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动因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更易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其次,通过运用引入反倾销因素以及贸易分散度指数的引力模型对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抑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使用2001-2017年中国同22个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显著抑制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同时加强贸易分散度可以有效促进出口的增加。通过反事实模拟的方法,得到反倾销对中国出口抑制效应的量化数值,反倾销使中国的出口平均减少0.05到0.22个百分点。另外,反倾销带来的“贸易缺口”还具有显著的国别差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反倾销的抑制效应高于平均水平。
最后,本文依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认为中国应高度重视国外的反倾销措施,根据国别差异进行积极应对,提高贸易分散度水平,提升出口贸易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进多边贸易谈判,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同时还要从经济、政治、法律多方面探寻解决方案,努力降低反倾销给出口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
本文主要以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抑制效应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数据统计的方式,从案件发起数量、国别分布以及行业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介绍,结果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1995-2017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到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24.81%,且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国家是印度、美国和欧盟,前15位国家中较大比例为发展中国家。从行业分布上来看,相比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易遭遇反倾销调查。之后分别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主体角度,对国外针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动因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更易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而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其次,通过运用引入反倾销因素以及贸易分散度指数的引力模型对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抑制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使用2001-2017年中国同22个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伙伴对中国商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显著抑制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同时加强贸易分散度可以有效促进出口的增加。通过反事实模拟的方法,得到反倾销对中国出口抑制效应的量化数值,反倾销使中国的出口平均减少0.05到0.22个百分点。另外,反倾销带来的“贸易缺口”还具有显著的国别差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反倾销的抑制效应高于平均水平。
最后,本文依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认为中国应高度重视国外的反倾销措施,根据国别差异进行积极应对,提高贸易分散度水平,提升出口贸易的整体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进多边贸易谈判,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同时还要从经济、政治、法律多方面探寻解决方案,努力降低反倾销给出口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