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碾子山地质公园所在区域地质发展演化经历了从古生代到第四纪共约2.85亿年的复杂地质变迁过程,园区内现在留存有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次强烈地壳运动的痕迹,对研究公园内的大型构造具有重要价值。公园属小型地质公园,面积9.86平方公里。园内岩石天然露头出露广泛,岩性单一。核心景区——蛇洞山岩体代表了早白垩世碱性花岗岩(κγK1)侵入老龙头组地层地质事件,早白垩世碱性花岗岩露头是园区所在的1:20万区调地质图内唯一的出露地,对区域侵入岩研究颇具价值。园区内地质遗迹在区域上兼具美学性和稀有性,具有很大的科学与科普价值,也是作为地质野外实习基地的良好场所。对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及科学开发,为地区经济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与发展平台。旅游地质资源开发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地质景观。对地质遗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发掘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潜力,协调园区内稀有的地质遗迹资源与其他自然及人文资源关系,最终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充分收集碾子山地质公园相关资料基础上,对碾子山公园进行实地调查,通过野外资料搜集汇总、室内资料整理分析、Mapgis成图等前期工作,掌握一手资料。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研究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为基本方法。开展对地质公园内20个地质遗迹点和17个人文景观点的科学系统评价;把公园按各类规划方式划分为2个景区、6个功能区、3个地质遗迹保护区,并对园区道路和停车场进行规划;使用MAPGIS软件绘制地理信息图4幅;进行地质旅游的SWOT分析等研究内容。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剖析碾子山地质公园开发利用的内在资源优势及潜在价值,为碾子山公园的开发提供基础,也为我国其他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开发及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