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alen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Scopus、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网(VIP)数据库,筛选关于COVID-19患者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4个研究,共计12 477例COVID-19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性别分布:COVID-19患者以男性较多(53.3%),重症患者男性占61.2%。(2)临床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78.0%)和咳嗽(56.8%),乏力(27.9%)、咳痰(23.6%)、纳差(23.2%)、呼吸困难(20.7%)、胸闷或气促(18.4%)和肌肉疼痛(17.1%)也较常见,咽痛(10.8%)、头痛(9.0%)、恶心呕吐(7.9%)、腹泻(5.9%)等为少见症状,4.9%的患者无临床症状。(3)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数(WBC)正常(70.5%)、C-反应蛋白(CRP)升高(66.2%)、血沉(ESR)升高(56.0%)、淋巴细胞降低(49.9%)、WBC下降(25.9%)、降钙素原(PCT)升高(19.2%)、D-二聚体(DD)升高(18.5%)和WBC升高(7.0%)。(4)影像学特征:肺部病灶多为双肺(76.9%)或多肺叶(76.5%)受累,少数患者表现为单肺(14.1%)或单肺叶(16.9%)受累;病灶形态常见的有条索状(52.2%)、斑片状(47.0%)和网格状(45.6%),结节状(18.3%)较少见;病灶密度改变有磨玻璃样变(65.9%)、空气支气管征(45.2%)、铺路石征(34.5%)和实变(22.5%);常见的伴随征象有胸膜增厚(30.9%),胸腔积液(5.6%)和淋巴结肿大(5.9%)少见。(5)重症患者发热(86.9%)、咳嗽(65.0%)、乏力(33.8%)、咳痰(33.9%)、呼吸困难(43.3%)和胸闷或气促(32.0%)的发生率更高;CRP升高(78.0%)、DD升高(70.0%)、淋巴细胞降低(67.6%)和PCT升高(34.6%)的发生率也更高。(6)儿童患者以发热(51.2%)和咳嗽(43.8%)为主要症状,无临床症状的儿童患者占31.4%;儿童患者所有症状的发生率均较低,血液学指标异常率也较低。(7)重症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WMD=10.34,95%CI(48.8%,57.9%)];淋巴细胞数和血小板数更低,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酐(Cr)、肌钙蛋白I(c Tn I)、WBC、PCT、CRP、IL-6、DD和纤维蛋白原更高,凝血酶原时间(PT)更长。(8)59.8%的重症患者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病,最常见的为高血压(33.8%)和糖尿病(21.4%)。高血压(RR=1.43)、糖尿病(RR=1.53)、心血管疾病(RR=1.57)、呼吸系统疾病(RR=1.63)、恶性肿瘤(RR=1.37)、慢性肾病(RR=1.52)和脑血管疾病(RR=1.72)均使患者发生不良终点事件的风险增加。结论(1)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和咳嗽,多数患者WBC数正常,CRP和ESR升高,淋巴细胞降低。(2)肺部病灶多为双肺或多肺叶受累,常见的病灶征象为磨玻璃样、条索状、斑片状、网格状和空气支气管征。(3)重症患者多合并有基础病,免疫功能、器官功能损害更重,炎症指标更高,出凝血功能紊乱更常见。(4)高龄、合并有基础疾病是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和意义建立含中医经络操和抗阻运动的有氧运动处方,用于干预首次住院鼻咽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并探索运动干预前、中、后鼻咽癌患者血清皮质醇(Compound F,FC)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ev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ever,TBI)后继发创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发生的相关机制及潜在危险性因素,提高对创伤性脑梗死的正确认识,同时指导临床正确及时地评估高危患者,及早预防和积极治疗创伤性脑梗死,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死率和创伤性脑梗死对患者产生的不良作用,提升患者
目的:过去,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被建议控制体重或减轻体重,最近有研究发现,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益处。但体重指数(BMI)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仍有争议,因此我们对相关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方法:在CNKI、EMBASE、VIP、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Wanfang数据库上搜索2019年12月31日前关于糖尿病患者BMI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3月-2019年10月收治的RA(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47例,在入院首次治疗前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观察各关节的滑膜厚度、滑膜内能量多普勒血流信号、关节积液、骨侵蚀等超声表现,予以药物治疗1个月后再次行超声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超声表现有无差异,并对47例患者
目的:分析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神经浸润(Nerve invasion,NI)的关系,探讨NI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收治并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脉管与神经浸润情况)。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目的:儿童青光眼是潜在致盲性疾病,由于患者年龄小检查配合差及检查设备的限制,部分患儿其临床诊断困难,儿童青光眼的治疗仍是青光眼领域的巨大挑战之一。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儿童青光眼患者住院人数、年龄、性别、诊断、病因、全身情况及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CGRN(Childhood Glaucoma,by Robert N.Weinreb)儿童青光眼研究网络)进行分类,为儿童青光眼临床工
目的:通过对单核细胞在乳酸的刺激下产生的外泌体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研究不同乳酸浓度对小鼠单核细胞破骨向分化的影响,为加快骨替代材料的降解成骨提供参考。方法:实验1不同乳酸浓度对小鼠RAW264.7细胞外泌体miRNA表达的影响:分别使用含0m M、5m M、10m M、20m M浓度乳酸的DMEM完全培养基,在50 ng/ml RANKL条件下培养小鼠RAW264.7细胞5天,收集培养上清液
目的:(1)对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进行改性,制备酰肼基功能化HA。随后,采用酰肼基功能化HA原位还原四氯金酸(HAu Cl4)形成Au NPs,制备成具有可注射性、3D打印性以及光热效应的原位交联型HA复合水凝胶。(2)探究和评估HA复合水凝胶的功能性。方法:(1)通过酰肼单体和HA的酯化反应,制备成三种不同类型的酰肼基功能化HA。随后,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酰肼基功能化H
目的探讨广西汉族人群中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rs3821236位点、rs1018165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的关联性。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实验研究方法联合DNA测序用以确定122名AAV患者(病例组)及15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别统计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其所构建的单体型在A
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相关参数FA、MD、MK、DTI-FA和DTI-MD值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分级的相关性,并比较各参数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1月至2020年3月临床高度怀疑A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检查及MRI检查(包含普通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