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组织蛋白酶D(CTSD)、皮肤天冬氨酸蛋白酶(SASPase)、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DLD)及Cullin3在对称性肢端角化病(SAK)皮损中表达,探讨CTSD、SASPase、FABP5、DLD、Cullin3在SAK发病机制中作用。 [方法] 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腕部皮损及其周围皮肤、9名正常人腕部皮肤活检标本,分别用液氮冷冻及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用逆转录PCR(RT-PCR)、蛋白印迹(WB)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TSD、SASPase、FABP5、DLD、Cullin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RT-PCR及WB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及LSD检验(方差齐)或Dunnett T3检验(方差不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CTSD mRNA及蛋白表达 RT-PCR和WB显示SAK皮损中CTSD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P<0.05)。免疫组化显示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中CTSD阳性染色较弱,主要见于表皮颗粒层和棘层;SAK皮损中CTSD阳性染色范围和强度增加,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均有强染色。 2.SASPase mRNA及蛋白表达 与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相比,RT-PCR和WB显示SAK皮损中SASPase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免疫组化显示SAK皮损中SASPase染色均为强阳性,主要见于表皮角质层及颗粒层细胞;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中SASPase染色为弱阳性。 3.FABP5 mRNA及蛋白表达 RT-PCR显示SAK皮损、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中FABP5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中FABP5阳性染色较弱,主要见于基底层以上区域;SAK皮损中FABP5阳性染色范围和强度增加,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均有强染色。 4.DLD mRNA及蛋白表达 RT-PCR显示SAK皮损、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中DLD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显示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中表皮全层均有DLD阳性染色,胞核、胞质均呈深棕色;SAK皮损中DLD表达减少,仅在角质层和少数病例棘层表达。 5.Cullin3 mRNA及蛋白表达 RT-PCR和WB显示SAK皮损中Cullin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P<0.05)。免疫组化显示皮损周围及正常人皮肤中Cullin3阳性染色较弱,主要见于表皮棘层与基底层;SAK皮损中Cullin3染色为强阳性,在颗粒层、棘层与基底层均有强阳性染色。 [结论] 1.SAK皮损中CTSD高表达不仅参与表皮细胞异常增殖,而且可能通过上调外皮蛋白表达导致早期分化异常。 2.SAK皮损中SASPase过表达可诱导FLG表达,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晚期分化异常。 3.SAK皮损中FABP5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K16、外皮蛋白表达,参与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分化过程。 4.SAK皮损中存在DLD表达下调,提示存在能量代谢失衡。 5.SAK皮损中Cullin3表达上调可能促进Nrf2降解,增加皮肤对氧化损伤的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