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以长春地区54年气象数据和8种温疫类疾病发病数据为基本资料,研究五运六气理论中有关五运六气变化与温疫类疾病流行的相关性,探求五运六气理论在长春地区防病治病方面的思路与现代研究方法。方法:1建立长春地区1959-2012年54年间各气象因素六气时段的数据库及8种温疫类疾病发病的数据库,包括:①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水汽压、风速等5种气象因素的六气时段日平均值;②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猩红热、痢疾、流脑、麻疹、百日咳、流行性出血热等8种温疫类疾病的年发病数、年发病率、月发病数、月发病率以及六气时段发病数、六气时段发病率(六气时段划分均以大寒为起始点)。2六气时段温疫类疾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单因素相关分析:通过运用SPSS19.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①分析温疫类疾病六气时段发病率与同期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之间的相关性;②分析温疫类疾病高发年的六气时段发病率与同期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之间的相关性;③对两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查找温疫类疾病的高发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3六气与温疫类疾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3.1君相二火与温疫类疾病高发的相关性研究:①按照六气划分,选取辰戌之岁客气为少阳相火及寅申之岁客气为少阴君火的初之气时段、卯酉之岁客气为少阳相火及丑未之岁客气为少阴君火的二之气时段、子午之岁客气为少阳相火的五之气时段、卯酉之岁客气为少阴君火及巳亥之岁客气为少阳相火的终之气时段,对上述存在君相二火时段的温疫类疾病高发情况进行研究,寻找君相二火之气与温疫类疾病高发的关联。②分别统计六气时段客气为君相二火的各类温疫类疾病高发的六气时段发病率作为研究数据,其中以二之气少阴君火主气及三之气少阳相火主气时段的温疫类疾病发病率数据作为研究组,其他非君相二火主气的初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及终之气的温疫类疾病发病率数据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对比“二火之气”与“单火之气”对温疫类疾病发病的影响。3.2司天、在泉之气与温疫类疾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总结每一种温疫类疾病五行属性、发病病位以及司天、在泉对应脏腑的高发年份,将1959-2012年分为1959-1989年及1991-2012年共两组,分别统计各组各温疫类疾病高发年,将每一种温疫类疾病高发年份按照六气司天、在泉的不同进行归类,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所描述司天之气与在泉之气所主时段的民病特点对应五行属性、病位及症候特点逐年进行统计印证。4“三年化疫”与温疫类疾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通过运用SPSS19.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探索温疫类疾病高发年与所对应的两年前和三年前气象变化的相关性。具体方法为选取1959-2012年各温疫类疾病高发年的六气时段发病率以及1959-2012年每年六气时段的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作为研究对象:①1961-2012年六气时段疾病高发年的六气时段发病率与其相对应的两年前(1959-2010年)六气时段的气象各因素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②1962-2012年六气时段疾病高发年的六气时段发病率与其相对应的三年前(1959-2009年)六气时段的气象各因素平均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影响8种温疫类疾病发病乃至高发的气象因素大致相同:六气时段的风速是5种气象因素中影响温疫类疾病发病乃至高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平均相对湿度、气温是影响温疫类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而平均相对湿度、水汽压和气温则是影响温疫类疾病高发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在温疫类疾病发病的六气时段中,风速的影响较为广泛,流行性出血热在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的发病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而下述6种疾病的发病则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即麻疹、百日咳在六气的各个时段,伤寒副伤寒、流脑在除四之气的其他五个时段,痢疾在二之气、终之气,猩红热在终之气时段;气温与平均相对湿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四之气时段,即痢疾、伤寒副伤寒、百日咳、流脑在四之气时段相对高湿、低温的条件下,易引起发病,而流行性出血热则在四之气时段相对干燥、高温、空气流动性低的环境下易引起发病。在各温疫类疾病高发的六气时段中,风速、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水汽压及降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风速、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及水汽压影响较为多见,降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少,二之气及四之气时段,有显著相关的气象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麻疹、百日咳在四之气的相对高湿、低温、强风条件下,易引起爆发流行,百日咳及猩红热在二之气的相对低温、强风环境下,易引起爆发流行,流行性出血热则在四之气的相对干燥、高温及低风条件下,易引起爆发流行。②六气与温疫类疾病发生的关系:第一、在温疫类疾病高发的六气各时段中,当客气为君相二火之气时,1959-2012年间所研究的8种温疫类疾病中,除1969年外,均有一种乃至多种温疫类疾病高发,即客气为君相二火之气时,较易引起温疫类疾病发生。第二、在温疫类疾病高发的六气各时段中,当主气、客气为君相二火加临时,均有一种乃至多种温疫类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仅客气为君相二火的四个时段,即主气、客气为君相二火加临时,易加重温疫类疾病的流行程度。第三、六气与温疫类疾病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主气、客气为君相二火加临的二之气时段温疫类疾病显著高发时,可以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麻疹、百日咳、伤寒副伤寒等3种温疫类疾病适用于模型,风速增加时则发病率随之升高;当主气、客气为君相二火加临的三之气时段温疫类疾病显著高发时,可以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麻疹、百日咳、痢疾、流脑、猩红热等5种温疫类疾病适用于回归模型,麻疹、百日咳的发病率随风速增加而升高,而当气温下降同时风速增加时,痢疾、流脑、猩红热的发病率随之升高。③8种温疫类疾病中痢疾、伤寒副伤寒,百日咳、流脑、麻疹及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情况与五运六气理论中司天、在泉之气所主时段的民病特点具有较高的理论符合率,猩红热及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理论符合率较低。④温疫类疾病发病与两年前气象因素以及与三年前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前两年和前三年的风速是温疫类疾病发病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而平均相对湿度和气温则是重要影响因素,除病毒性肝炎及流行性出血热外,另外6种疾病的发病与两年前以及三年前气象各因素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对比当年、两年前以及三年前的研究结果,各气象因素中的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和气温的变化对温疫类疾病的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结论:①当年、前两年及前三年的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和气温对温疫类疾病的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②“三年化疫”适用于长春地区温疫类疾病的发病规律研究。③君相二火之气对温疫类疾病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影响,在各年的六气时段中,当客气为君相二火之气时易引起温疫类疾病流行,而主、客气为君相二火之气加临时,则易加重温疫类疾病的流行程度。④五运六气理论中六气司天、在泉所主时段民病特点与本研究中实际温疫类疾病流行特点具有较高符合率,适用于本地区温疫类疾病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