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教育在近代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其中,课程的变革是整个教育变革的核心。我国的普通中学课程在近代也经历着由古代课程向近代课程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在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西方科学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中完成的,但它又是中国社会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和探索,我国的普通中学课程终于形成了具有资本主义因素色彩的近代课程体系。在影响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近代化的众多因素中,从教育外部看,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新要求是最根本的动因,同时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教育内部看,教育思想(尤其是课程观)对课程改革起着决定作用,但同时,人才选拔制度起着非常重要的制约作用。 通过梳理我国普通中学课程近代化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些结论:课程的近代化不是西化的过程;它是中国教育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回应;我国的普通中学课程近代化对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课程改革受制于多种因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课程改革必须树立科学的课程价值观;在继承的基础上必须对原有的课程有所创新;好的普通中学课程必须具有时代性、实用性、本土性及良好的弹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