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是指对接收机接收、截获到的交错混叠辐射源信号流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将同一个辐射源发射出的信号分为相同类别。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辐射源信号分选已经成为电子战中的重要环节,对电子战有着重要影响。当前雷达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体制雷达,战场上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避免信号混叠、丢失,分选出准确的辐射源信号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是指对接收机接收、截获到的交错混叠辐射源信号流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将同一个辐射源发射出的信号分为相同类别。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辐射源信号分选已经成为电子战中的重要环节,对电子战有着重要影响。当前雷达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体制雷达,战场上的电磁环境日趋复杂,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避免信号混叠、丢失,分选出准确的辐射源信号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研究了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辐射源分选算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复杂电磁环境干扰的问题,分选效果仍需提升。随后介绍了辐射源信号分选的基本流程,分析各个维度特征参数以及当前新式雷达中各个参数的变化方式,为辐射源信号分选做数据基础,然后介绍了两种经典的脉冲重复时间去交错估计算法和一种用于主分选的序列搜索算法,分析了传统算法面对复杂电磁环境性能下降的原因,最后介绍了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在辐射源分选中的应用情况。针对传统分选方法在复杂电磁环境辐射源信号参数严重混叠情况下分选性能下降的问题,将机器学习算法与辐射源分选相结合,改进了相关技术并提出一种新的分选方法。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针对传统无监督学习聚类分选方法对辐射源种类需提前获知、聚类中心选择对分选效果影响较大的特点,首先对FCM(Fuzzy C-Means)雷达辐射源信号聚类分选算法进行研究,然后提出将AP(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引入雷达信号分选的聚类技术,利用其对于吸引-传播特性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算法的可靠性,同时针对AP算法中的震荡消除问题引入了自适应AP算法。经过实验验证了三种聚类分选算法的可靠性,并分析了三种算法的应用场景。针对AP无监督学习算法无法使用已知信息的问题,将基于AP算法的半监督学习算法 SAP(Semi-supervised Affinity Propagation)算法引入到辐射源分选中,并针对SAP算法结果中可能出现违反约束信息的情况,使用了 Seed-AP算法并对其做出一些改进。实验证明改进算法能够更充分利用约束信息和先验信息,使得聚类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精准引导下增生疗法治疗冈上肌肌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冈上肌肌腱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经冲击波治疗,观察组采用增生注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评定、肩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 察组治疗后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SES)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ULCA评分、VAS评分[分别为(91.78±6.42)分、(31.47±2.04)分、(1.25±0.83)分]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5.34±4.92)分、(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中应用镇痛指数(PTi)指导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以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62例临床资料,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观察组根据PTi指导瑞芬太尼血浆浓度,维持PTi处于40-60范围,对比上述两种麻醉方式的安全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瑞芬太尼使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β-EP、AngⅡ和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i指导瑞
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素识别技术是一种从语音音频中识别出其音素序列的模式识别技术。音素识别已经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从传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到现在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编解码模型,音素识别技术日趋成熟,识别性能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音素识别技术可以作为一项支撑技术,其合理应用可以较为有效地提升其它系统的性能。本论文重点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其一是端到端
目的 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6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宫腔镜组(n=31)与腹腔镜组(n=31),两组分别行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比其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宫腔感染、子宫穿孔、宫腔粘连)、月经改善率与肌层愈合率、性功能(BISF-W评分).结果 宫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42.23±10.22分钟、29.12±5.27ml、12.42±4.1
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关键应用领域,因其非接触性、可操作性以及简便性而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安防、金融、娱乐等领域。然而在现实场景下,不同的光照变化仍会对人脸识别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识别准确率降低,是领域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数据集、图像处理以及识别网络三个环节入手,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光照人脸识别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当前公开人脸数据集存在的光照纯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