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教育模式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体育学者西登托普提出来的一种来源于游戏理论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所倡导的体育教学思想符合当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该模式的实践性及可操作性较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羽毛球作为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中的运动项目之一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为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大力推进上海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进程,本文借鉴国外的运动教育模式在高中羽毛球教学中加以实施应用,旨在加强学生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培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提高羽毛球项目的运动水平,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树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和社会群体价值感受,为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高中羽毛球教学特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获悉了运动教育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时综合了专家老师的建议,从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施、过程控制等几方面来着手研究和构思。本实验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教学,即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结合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将运动教育模式运用到高中羽毛球专项课教学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基本技术水平和体育学习兴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五方面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运动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改善效果基本相同并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运动教育模式对于学生专项基本技术的提升和强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略占优势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层面上各维度的状况发生良性变化上占据显著优势。能更有效且全面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形成。(4)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促使学生体育学习的意识和学习方式发生良性转变上占据显著优势。更有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自主性得以充分体现与实施。(5)运动教育模式顺应当今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应用于高中羽毛球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