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贵州某地区沉积型硅钙质磷矿石按实际生产中各矿体及顶、底板可能配入的比例配成的混合矿样中SiO2含量较高的特点,对该地区磷矿进行了反浮选试验,并通过红外分析方法研究了浮选药剂与矿物作用的机理。通过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配成的混合矿样进行了矿物学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磷酸盐矿物中以胶磷矿为主、碳酸盐矿物主要以白云石为主、氧化物中以石英为主。硅钙质共生矿物以白云石[CaO·MgO·(CO2)2]及方解石[CaCO3]形态存在,而酸不容物SiO2及Al2O3等则以钙长石[CaAlSiO8]等形态存在,Fe2O3主要以半生矿物的形态存在。混合矿样化学分析结果为:试样中目的矿物P2O5含量为25.7%。脉石矿物含量:SiO214.90%、Al2O33.37%、Fe2O31.53%、MgO2.78%。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胶磷矿是该矿石中主要的矿物,其他矿物有白云石、石英、粘土类矿物等。胶磷矿主要呈胶态结构产出,其次可见微晶、超微晶集合体和生物碎屑等结构产出,其嵌布粒度较粗,细粒、微细粒粘土类矿物与胶磷矿相互胶结共生;同时也可见石英和黄铁矿等呈细粒、微细粒包裹体分散在胶磷矿中。在实验室研究试验阶段,采用反浮选工艺流程脱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等确定了合理的药剂制度,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7.43%的条件下,经过“两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的试验流程,取得了较满意的选矿指标。最终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含P2O525.70%,SiO214.78%的原矿,经过反浮选,所得精矿P2O5品位31.54%,回收率86.76%,SiO2品位11.85%,Fe2O3品位1.34%,Al2O3品位1.31%,数据表明SiO2含量降低,且Fe2O3、Al2O3、MgO的含量也能显著的降低。通过经济核算,生产1吨磷精矿的药剂成本约为26.18元,这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根据矿物红外特征光谱图,在尾矿红外光谱图和精矿红外图谱图中可看出在1454.66cm-1和881.29cm-1吸收峰左右,为碳酸盐类和硅酸盐类吸收带,且吸收带峰值都在减少。说明碳酸盐与硅酸盐类矿物都在不同程度的被浮选出来。可知WLZ、KY-01、KY-02在脉石矿上的吸附是存在的;磷的吸收峰变化较小,说明药剂对磷矿的吸附量较小,由此推断捕收剂在石英表面上的吸附是存在的,且吸附量相对较大,才得以将磷灰石和脉石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