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ugugu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不仅要求个人拥有丰富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更要求个人拥有应对激烈竞争必然带来的种种挫折的能力。挫折是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挫折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人的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开展青少年挫折教育,就是要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认识挫折的理性态度和应对措施,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青少年时期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期,加强挫折教育有助于提升青少年学生的幸福感,尤其针对90后这一群体面对竞争更为激烈却经受不起挫折的特殊情况,挫折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国外对挫折的研究理论比较多,挫折教育的实践形式丰富多彩且收效良好,但对于挫折教育的理论研究却相对不足。我国在古代就有许多有关挫折及挫折教育的论述,当代社会对挫折教育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存在学科间各自为政,研究视角散乱,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引发青少年挫折情绪的因素有主客观之分。客观因素包括自然、社会、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主客观分离导致追求目标受阻,理想理念缺失导致消极心理作祟,缺乏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模糊的伦理道德观导致消极的情感影响,这些构成了青少年挫折情绪产生的主观因素。   通过对江苏省青少年群体的抽样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学生、教师、学校领导以及家长的访谈,发现当前青少年挫折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由于教育目标存在偏差、教育功利思想严重等方面的影响,在挫折教育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对挫折教育认识不足,挫折教育教育方法单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等问题。   挫折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更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挫折概念的相对性;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认识挫折产生的必然性,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认识挫折的积极性作用,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寻找挫折教育的可行性方法。开展青少年挫折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从关注问题到关注优势等基本原则。挫折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强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感教育;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挫折观;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等方面。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选择主要有:发挥学校主阵地效应,建设和谐校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构建科学教育模式;引发全民关注,营造良好社会教育氛围,通过这三条途径的协调合作来进行青少年挫折教育。
其他文献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矿业法》,它在我国的矿业立法进程中有这重要的历史地位,一方面吸收借鉴了《大清矿务章程》与《中华民国矿业条例》中的立法精髓,同时借鉴
尼日利亚联邦政府2010年颁布的尼日利亚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内容发展法案,是公然违法尼日利亚国内法和全球贸易和投资规范的行为。全球化的核心是不受限制地进入国内市场和外来直
职务侵占罪是在我国完善刑法内容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罪名,规定在现行刑法的第五章侵占财产罪中。职务侵占罪的出现使惩治的范围从公务侵占演变到职务侵占,有效的完善了立法,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