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_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特点,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与货币政策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在定性分析时,本文从讨论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入手,具体阐述了银行理财产品对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M2的可测性、可控性与相关性的影响,由此得出:银行理财产品加大了M2的计量难度,降低了M2的可控性,并弱化了M2与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为了验证这一结论,本文运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银行理财产品对各中介目标可控性、相关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可控性角度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对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M1、M2的影响较小,但对贷款余额的影响显著。从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符合“可控性”的标准;从相关性角度来看,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降低了各中介目标与物价水平CPI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导致中央银行通过实施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地实现稳定物价这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对各中介目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影响不大,两者之间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从而中央银行能有效地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结果得出,银行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造成了干扰,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但现阶段选取M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仍具有合理性。根据这一考虑,本文提出加强银行理财产品监测、修正M2统计口径的建议。
其他文献
M2/GDP是连接一国货币变量和经济变量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自该指标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理论界和货币当局的高度重视。我国的M2/GDP指标长期畸高,为此理论界给出了诸多解释
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生活中不满足正态分布的事件呈现出多样性,但它们却能被重尾分布很好的表述,例如:数理统计学、地理学、气象学、保险和风险理论等,为了深入了解这些现象背后所蕴
目的克隆金铁锁糖基转移酶全长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转录组数据,反转录获得全长c DNA,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蛋白特性及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