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脾肾阳虚湿浊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收集60例慢性肾脏病4期脾肾阳虚湿浊血瘀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优质低蛋白、低磷、低盐、低脂饮食,合理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加味苓桂术甘汤。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等,并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1.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6.20%,对照组总有效率62.07%,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总有效率58.62%,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10.28±5.9,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14.07±5.5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HGB、RBC指标:两组治疗前后HGB、RBC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HGB、RBC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TC、TG指标:两组治疗前后TC、TG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TC、TG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UACR:对照组治疗前后UACR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UACR组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UACR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肾功能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SCR、BUN、GFR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GFR组内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SCR、BUN、GFR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疗程结束半年随访,对照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0.00%,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能有效的提高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升高患者GFR水平,降低UACR、SCR、BUN水平,可延缓慢性肾脏病4期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