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钾长石资源主要包括水溶性的和非水溶性的钾长石,其中可利用的水溶性钾长石储量少,而非水溶性的钾长石储量虽大,但难以有效利用。本文针对白云鄂博富钾板岩除铁后得到的钾长石,采用微波碱浸的试验方法,获得水溶性钾,探索钾长石微波碱浸的最佳工艺,并对比常规电加热的碱浸过程进行钾长石微波碱浸的动力学分析,为非水溶性钾长石的综合利用提供新途径。钾长石微波碱浸试验结果表明,在微波保温时间3 h、浸出温度220℃、NaOH质量分数35%的条件下,钾的浸出率最高,为93.05%;而常规碱浸在相同温度的配碱量条件下,保温时间延长至15 h,钾浸出率也仅达到87.44%。通过化学反应控制、扩散控制两种模型进行钾长石微波碱浸的等温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160220℃的温度范围内,钾长石的碱浸过程很好地符合了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微波碱浸属于表面化学反应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52.01 kJ/mol,指前因子为2.46×104,其主反应动力学方程是:1-(7)1-X(8)1 3(28)2.46?104e-52.01?103/RTt;而常规加热的碱浸反应过程也属于化学反应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66.83 kJ/mol,指前因子为1.44×105,主反应动力学方程是:1-2X 3-(7)1-X(8)2 3(28)1.44?105e 66.83?103/RTt。对比钾长石两种碱浸方法下的浸出效果和表观活化能,发现微波强化了钾长石在微波加热过程中的浸出,对浸出反应有较大的非热影响,可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缩短反应时间,从而提高浸出效率。通过XRD、SEM-EDS和红外检测分析手段,对钾长石碱浸前后的原矿、浸出渣和浸出液进行分析,发现浸出液的主要成分为可溶性的硅酸钾,浸出渣中的主要矿物为方钠石,且微波碱浸条件下的方钠石中Al-O基团增多、Si-O基团减少,说明相较于常规加热浸出,微波加热促进Al-O键取代Si-O键,浸出效率更高。最终通过钾长石碱浸可得到两种产品,其中水溶性的硅酸钾可用于制取钾肥、陶瓷等;而浸出渣方钠石可用于制备催化剂、储氢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