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推行,我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但股权高度集中的问题仍然存在,大股东控制仍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各国的公司治理研究表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利益冲突,由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机制的不健全,加之约束控股股东行为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控股股东往往通过各种利益输送方式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方式主要包括资金占用、关联交易和超额派现。作为公司治理的最新发展,控股股东行为方式及其后果正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本文将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盈余质量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首先理论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及其存在的制度背景,从主客观两方面揭示了隧道挖掘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分析了隧道挖掘行为的方式和现状,最后在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三种主要方式的基础上,实证的检验了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控股股东隧道挖掘行为,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措施。本文的结论是,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有能力实施隧道挖掘行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强化了隧道挖掘的动机,保护投资者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存在问题为控股股东实施隧道挖掘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行为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控股股东超额派现更多是出于利益转移动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现金股利会计信息质量越低,2006年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显著地降低了盈余质量,而在2007、2008年度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