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与情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何意义与价值,这是教育学研究领域长久以来学者们关注的经典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对教师优化教育教学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重点关注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及其教育启示。论文首先运用教育神经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情感影响认知的内在机制及其应用启示进行了梳理与概括。接着,将情感对认知的影响,与历史上教育家们的相关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提炼出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七条基本原理,即“尊重与关爱”,“接纳、信任与期望”,“兴趣与自由”,“合作与互助”,“赏识与激励”,“审美体验与享受”、“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这七条原理集中体现和反映了情感对认知的影响。论文假定,凡是符合上述七条原理的教育教学实践,学生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反之,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或陷入困境。为了验证这一假设,论文对中小学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受访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情感生活及体验的好坏对其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取决于认知与情感的有机整合。此外,论文还以本市某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习成绩差别较大的四组学生进行深度访谈。访谈表明,在家庭经济收入、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同等的情况下,学生在校内外环境中情感体验越是积极的学生,其各方面的发展也更好,学业成绩也更高。为了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是否了解情感对认知的影响,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觉运用认知与情感整合的策略,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向本市某所实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教师都能正确认识到情感对认知学习的重要影响,也能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整合性教学策略。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太了解教育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进展(涉及“情感对认知的影响”),也不太熟悉如何采取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策略开展有效的或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针对上述不足,论文建议,学校应开展专题学习,引导教师树立“以情促教”教育理念;加强师德修养,强化“立德树人”的意识;运用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社会-情感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认知与情感相整合的教学策略;培育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等,以此提高教师运用整合性策略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